幾乎就在一夜之間,O2O行業就遇到了一股寒流。
據媒體報道,不久前,在朋友圈流傳著一份O2O的死亡名單,揭露了O2O創業風光背后“尸橫遍野”的現狀。名單上大致列出了涉及16個領域的O2O倒閉項目,其中外賣、洗車、教育、旅游等領域首當其沖,而餐飲O2O則是重災區。
這股寒流之后,就意味著整個O2O行業會變的相對蕭條,甚至有可能將出現這樣的情況:已經融資的O2O企業,將很難有后續資金匯入;沒有完成融資的O2O企業,很有可能將無資可融;正想在O2O領域創業的創業者,很有可能會打退堂鼓、知難而退。
這幾類情況中,正想創業的創業者都還容易些,他們大可以全身而退。而融到資的公司,亦可以燒一段時間錢堅持;苦的是創了業卻沒有融到資的創業者,他們該何去何從呢?
以O2O重災區同時也是我比較熟悉的餐飲O2O為例,我想對創業者提幾個建議。
第一,目前的形勢下,要以粘合用戶、提高口碑、創立品牌為主,先不要著急融資。
曾經有一位處在創業有段時間到了想要融資階段的餐飲O2O創業者向我咨詢,是不是應該做宣傳,擴大知名度,好吸引投資者的注意。我也拿不定主意,就在一個媒體人、公關人聚集的朋友群里問這個問題。
當時,很多朋友告訴我,不要忙著宣傳,作為一個只停留在某個城市范圍的餐飲項目,最大限度的粘合用戶、把自己的良好口碑建立起來才是正道。我想,這幾位朋友的建議更適合今天的形勢。因為,只要用戶在,只要口碑好、服務好,只要品牌響,在這個大浪淘沙的時刻能夠堅持下去,熬過寒冬,那未來會等到投資的。是啊,假如有一定規模的固定用戶,且運營健康,即使不融資也能生存的話,何必急著融資呢?除非你也是一個燒錢的模式。
第二,吸取前段時間某些創業者做假的教訓,不要因為形勢不好就欺騙投資人。
前段時間,中國的一些創業者給投資人上了一堂讓人啼笑皆非的“誠信課”。同時,一批造假、夸大的創業者被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而O2O行業的刷單黑幕,也開始被公眾注意,甚至餓了么、美團等也被牽扯到其中。這里面,一些初創企業為了融資而進行的作假,尤為嚴重。
這種現象的直接結果是,投資人變得越來越清醒,越來越不容易被數據蒙蔽,畢竟誰都不傻。這種情況下,那些尚未融到資的創業者,切忌再進入造假行列,一旦被發現,那就進入萬劫不復之地了。形勢不好,但不要去欺騙投資人。盡管很多人之前因為欺騙得利,但形勢不一樣了。
第三,如果沒有屬于自己的特色,只是簡單的復制,那不如盡早轉型。
接觸過幾個創業者,他們的項目并沒有自己的特色,僅僅是對已經成型的項目的模仿。我曾經私下里和朋友談起幾個項目,我們的一致結論是:“如果這幾個項目放在去年上半年,他們早就融到A輪了?!笨上В裉爝@樣的項目已經不再神秘,講的故事已經向“你的臉像紅蘋果”這樣的俗套段子邁進了。當巨頭們已經把故事講的滾瓜爛熟,你再加入還有什么意思呢?所以在我看來,如果沒有真正屬于自己的特色,而只是簡單的復制,那不如盡早轉型。轉到哪里呢?轉到一個巨頭們還沒觸及的角落,轉到一個還很神秘的領域。
以上是針對餐飲O2O行業說的,別的領域也是如此。但事情,都要從兩個方向看,O2O遇冷,是險境,但亦是機遇。優勝劣汰之后,剩下的會生命力頑強;在寒冬蟄伏,春天遲早會來臨。那么,已經創業的朋友們,等待下一個輪回的春天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