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
文化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好的企業
文化,能使企業從容面對
經濟全球化和知識
經濟發展的挑戰,有利于提高企業領導者和職工的
文化意識,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適應
市場經濟要求;有利于優化企業管理結構,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有利于改善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促進兩個文明同步發展;有利于強化企業職工的主體地位,增強主人翁意識,提高企業凝聚力。
一、企業
文化建設的含義
企業
文化是指企業在社會主義
市場經濟的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為全體員工所認同、遵守、帶有本企業特色的價值觀念。經營準則、經營作風、企業精神、道德規范、發展目標的總和。
企業
文化建設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
戰略資源及企業的精神財富,是提高企業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是構建和諧企業的關鍵因素。只要掌握先進的企業
文化,就能掌握企業建設的主動權。
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有企業精神、企業
形象和企業管理風格。
1、提煉企業精神
一種精神,代表一股力量。不管是國家、民族、團體還是個人都需要一種精神力量作為生存支柱和前進動力,企業也需要一種精神。企業精神是企業在長期的
生產活動和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共同心理定勢和價值取向。滲透在企業的基本理念、奮斗目標、價值觀念、競爭意識、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等方面,反映在全體員工的思想精神風貌之中。首先企業精神反映企業的基本宗旨,必須反映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時代要求。其次企業精神是企業的靈魂和支柱,集中反映企業職工的思想活動,心理狀態和精神風貌,是職工對企業未來命運所抱有的理想和希望。最后企業精神必須以人文本。
2、塑造企業
形象企業
形象是企業精神
文化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是社會公眾與企業接觸交往過程中所感受到的總體印象。企業
形象包括企業領導
形象、員工
形象以及企業整體服務
形象。企業
形象的好壞是由企業的服務質量、員工素質、專業技術力量和公共關系等在社會和客戶心目中形成總印象所決定。
3、樹立企業管理風格
樹立企業獨特而嚴格的管理風格,決定著企業的命運。這就需要企業把企業精神融入管理中,形成自己的管理觀念、管理技術和管理手段。像依法治企、從嚴治企、規范化管理、服務承諾制等等通過長時間的實踐,企業會形成自己的企業管理風格。
二、加強企業
文化建設的作用
1、可以擴大企業的輻射面
企業是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要同社會各方面發生聯系和交往,優秀的企業
文化能以良好
職業道德、精湛技術、優質服務贏得客戶的信賴,在聯系與交往中會給人們帶來深遠的影響。企業在公眾心目中留下的美好
形象,是一種無形資源,將受益無窮,它能刺激客戶,使其對企業產生有益的行為,使企業比較容易得到社會及人民群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從而促進企業發展。
2、能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優秀企業
文化是促進企業進步與發展的內在動力,它能使絕大多數企業員工具有正確的價值取向,從而易于對企業各項重大決策取得共識,激發使命感和責任感,從而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可以實現管理模式的轉變
企業
文化是企業管理理論的嶄新成果,企業
文化是現代企業管理邏輯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對原有企業管理理論的總結創新的結果。發達國家的企業普遍經歷了從經驗管理—科學管理—現代管理這三個管理進程。經驗管理屬能人模式,憑感覺、靠經驗管理、靠個人的能力、素質、經驗和風格在發揮著作用,結果使大部分企業長期停留在租放管理水平。科學管理屬于制度模式、企業各單位職能、崗位職責、行為準則、運作程序都實現了規范化;信息傳遞、各項工作實現了程序化;現代管理屬于
文化模式,員工的工作都不靠人來監督、管制,而是自覺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去完成工作,積極地發揮自己的潛能。現代管理屬于
文化模式,員工的工作都不靠人來監督、管制,而是自覺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去完成工作,積極地發揮自己的潛能。企業
文化營造了一個和諧的工作氛圍和共同奮斗的愿望,使員工忠誠于企業和企業所從事的事業,一切基礎的管理制度和規范,程序都已經潛移默化為所有員工的
職業習慣。企業管理者重點關注在實施
戰略規劃、
戰略管理,這是每個企業管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4、增強企業競爭力
企業
文化是打造企業品牌的重要途徑,優秀的企業
文化是企業的“名片”、“無形資產”,也是企業在激烈的
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企業
文化強大的內涵,是用之不竭的財富和智慧之源。建設企業
文化,是塑造企業品牌,拴心留才、精心育才、吸引賢才、吸引客戶,也是博得社會的認可的有效途徑。在新世紀,哪家企業擁有
文化優勢,哪家企業就擁有競爭優勢。
5、企業
文化是企業發展的巨大推動力
過去,企業一般是靠物質資源來建立自身發展優勢,主要以擴大企業規模和增加設備投入來促進
經濟效益的增長。時至今日,這種發展方式不再是企業最好的發展模式。在知識
經濟時代,知識與
文化擔起企業發展推動力的重任。它是一種強大的內在驅動力,是獲得
經濟增長的有效手段,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和智慧之源,未來成功與卓越的企業在于科技創新和
文化創新。
三、如何加強企業
文化建設
1、
文化管理要與企業
戰略管理相結合
企業
文化由于其導向、約束、凝聚、激勵等功能,成為企業
戰略實施的重要手段。但當企業
戰略發生較大調整,企業
文化由于變革的緩慢又可能制約企業
戰略的實施,因此,企業
文化必須與企業
戰略相適應。加強企業
文化建設,首先必須有一個明確的企業發展
戰略。只有緊緊地將
文化管理與
戰略管理相結合,企業
文化建設才能有不竭的動力和明確的方向。
2、企業
文化建設要面向未來體現行業特點和企業個性
企業
文化是一種亞
文化,既存在于民族社會
文化之中,又因各企業的類型、行業性質、規模、人員結構等方面的差異而有所不同。企業
文化的共性是面向未來的時代特征和社會特征的綜合體,反映了社會環境對企業
文化的影響。然而,企業
文化又是企業基本特點的體現,是一個企業獨特的精神和風格的具體反映,并以其鮮明的個性區別于其他企業,形成自己的具體特點。每個企業應根據本企業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地塑造適合自己需要的、具有自己特色的企業
文化。
3、
文化管理與
形象管理相互促進
企業
文化是企業
形象的內在根基,企業
形象是企業
文化的外在表現。
企業
形象是企業內外對企業的整體感覺、印象和認知,是企業狀況的綜合反映。企業
形象是企業在與社會公眾(包括企業員工)通過傳播媒介或其他方式的接觸過程中形成的。企業
形象有好與不好之分,當企業在社會公眾中具有良好
形象時,消費者就愿意購買該企業的產品或接受其提供的服務;反之,消費者將不會購買該企業的產品,也不會接受其提供的服務。因此企業應將
文化管理和
形象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
4、發揮企業領導群體的核心作用
文化是人們意識的能動產物,不是客觀環境的消極反映。在客觀上出現對某種
文化需要往往交織在各種相互矛盾的利益之中,羈絆于根深蒂固的傳統習俗之內,因而一開始總是只有少數人首先覺悟,他們提出反映客觀需要的
文化主張,倡導改變舊的觀念及行為方式,成為企業
文化的先驅者。正是由于領導群體和先進分子的示范,啟發和帶動了企業的其他人,形成了企業新的
文化模式。領導群體對新
文化的塑造可以起到很好的倡導和總結的作用。
來源:環球
市場信息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