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金錢,事業,成功,很多人都在努力追求,卻往往都求之不得,為什么?這是因為我們都太想擁有了。而宇宙就是各種形式的循環流通,物質、情緒觀念…我們只是這個循環中的一個管道而已。若固執于這些擁有,就會造成凝滯堵塞,妨礙這個循環。讀懂了這個流通法則,我們就能看到:成功,本不是要去追求的東西,只是你順應了大循環的自然結果。
萬物的云圖:這是一個大數據的時代
先付出,再收獲,這是人生的“商業模式”。佛教講,布施什么,就得到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舍即是得?
要想看清這一點,需要把眼光拉開,看到宏觀全景。
如果站在衛星高度看地球,你就能看到云圖變幻。如果把時間的尺度拉開,那除了云圖,還能看到各種物質的循環流通。
與此同理,你若站得足夠高,時間跨度足夠大,同樣,能看到這個世界還有很多不能直觀看見的東西在流通,比如情緒的傳染、觀念的傳播、文化的傳承,還有更玄一些的說法:能量的變化。你也能看到,愛、善意、利益、錢等等,也是在流動。
如果我們有某種精密儀器,我們能觀測記錄下能量、愛、金錢的蹤跡,那么我們就能看到一個奇妙的“萬物的云圖”!金錢云圖、幸福指數云圖、垃圾云圖、資源云圖……這是一個大數據時代!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
那么,金錢和愛在怎樣地流通?是個怎樣的循環路徑?老子有個簡潔的回答——“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萬物都如同水一樣。循環、均衡,是大規律?!扒鷦t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span>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為什么?因為“萬物負陰抱陽,沖氣以為和”,這正如前面所說“舍即是得”,舍與得,是同一物的兩面,合而為一?!疤斓靡灰郧?,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
局部的陰陽盈缺,從全景看,就是整體的流通循環,是損有余而補不足。
我們應該怎樣做?你的任務就是不要讓這個循環在你這里停止住,你要順應、并且促進它們流通,促進的方法就是主動付出,讓你這里空掉一些,這樣動力就產生了,就推動了循環。這就是順應天道,才更好地與世界相融,接近所謂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即是——循道!
你永遠不是擁有者,你只是個通道
現在的社會,之所以“善無能”“善萎”很普遍,是因為人們眼光險隘,沒有擺脫動物的特點,被訓練得過于關注利益得失,在進化過程中,身體是人,部分大腦是動物。只能看到眼前在爭搶的這些食物,看不到遠處。
看清了這個云圖,你就會更加明白——你所擁有的這一切,都不是你的,你只是暫時借用而已。明白了這些,也許你會少一些執著。無論對于利益還是善意,你要做的就是感謝、然后把它們付出,給更多人,去推動這個龐大云圖的循環。你永遠不是擁有者,你只是個通道。這些都是浮云,在你這略過!你要讓它們飄到氣壓更低的地方去。
如果你固執于這些擁有,你就造成凝滯堵塞,就妨礙這個循環,這時,這個龐大的云圖就會給你安排一個更大的事情幫你推動,(這并不是因為云圖是高智慧靈性生物,這只是它本身規律所為,它蘊含了巨大推動力,好比水往低處流)——當然,通常這個幫你的事情都是你不喜歡的。俗話說,貪小便宜吃大虧。
成功,本不是要去追求的東西,只是你順應了大循環的自然結果
愛的流通比較好接受,剛才我把金錢和利益的流通也放在一起說,為什么?我過去視金錢如工具,現在又有了新的認識,看到金錢的神圣性。我發現,錢似水,近道。開個玩笑,英語里就常用水來形容錢啊——cash-flow 、currency。
金錢的神圣性、靈性體現在,從大的尺度來看,錢是跟著愛和善意在流通,兩者有依附關系,所謂厚德載物。《大學》中說:“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它們是本末關系,是一個樹上的樹枝與樹梢的關系。
比如,我們想想,成功是怎么回事,怎樣到來?
成功是有效的善意服務的積累。你提供的服務,很好地幫到了別人,給別人帶來了好處,這樣你就成功了。善意服務,即是愛。服務得好,你就成功,你促進了愛的流通,金錢和利益的流通自然也就隨之而來。
我們常說一句話:但行善事莫問前程。善事是因;前程是果。按佛教的說法,你若帶著善念幫助了別人,積累了善業,就可供未來享用。未來怎么享用,就是“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鬃诱f:“敬其事而后其食?!?老子說:“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況且,前面說了,金錢利益,本不是你所擁有,所以不必關注過多。立竿見影,你只管立桿,不必總操心影子。
《新巔峰教育~生命愛與智慧教育~傳播激勵計劃》全國巡講
2015進行中
唯有參加新巔峰教育的VIP企業私人定制、個人私人定“愛”
★【生活中遇到任何問題請加微信:
731569981,與我們專家老師在線交流】
https://blog.sina.com.cn/xdfh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