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健康產業經過20年的超高速發展,醫藥行業造就了大批銷售人才,但,現在醫藥行業進入中期盤整階段,很多大家習以為常的商業規則正在全面改寫。
曾經被醫藥界引以為豪的營銷手段與操作模式已經面臨崩潰,苦心修行的商業技巧一夜之間變得可有可無,廠家、藥店、經銷商、媒體、專家、消費者之間新的商業生態系統正在全面重建,醫藥營銷如何突破重圍,如何建立新的藍天,是所有醫藥從業者必須思考的課題。
調整新的營銷模式 期待羊年揚眉吐氣
近幾年,網絡電商的崛起對傳統的銷售模式有巨大的沖擊。電商是資本競爭的天下,為了吸引眼球,電商進行促銷和價格戰,造成連鎖藥店普遍投訴和不滿,針對此情況,藥企可以出一套與實體店包裝規格和包裝風格完全不同的產品在電商渠道銷售,這樣可以避免消費者投訴。
所以說,調整商業銷售模式是根本。一是走特色路線,比如讓產品賣的好不如消費者用的好,怎么用的好,在療效、價格、使用革新上下工夫。二是開辟第三終端,醫藥市場的細分已經走了很長時間,但大部分仍然在幾個較大的城市醫院拼殺,結果進去了不如出了的好。而國家提倡的醫藥資源下放政策,將加快對區域、社區、鄉鎮資源的投入,也就是病人可以在就近消費,那么,最先接近的就是一種出路。
借力袁氏策劃 助占OTC和連鎖藥店份額
目前,連鎖藥店之間的貨架戰爭,既是眾多同質化工業之間的終端貨架的戰爭,也是通過貨架爭奪消費者的戰爭,還是連鎖藥店和供應商之間的博弈。誰能占領藥店貨架,可以說誰就成功了一半。
在如此殘酷的市場環境下,很多具有戰略眼光的藥企,已經認識到光產品好是不夠的,還要有優秀的文案,一整套的傳播方案,于是將希望放在了醫藥營銷策劃上,希望借助好的創意,拉動銷量,帶來利潤。
醫藥企業可以運用自己對社會的責任舉措,將大大提升自己的品牌,做好企業形象是營銷的頭等大事,很多企業也非常注重事件營銷,但事件不是等來了才去做,才去貼金,而是需要有一定的機制存在企業里面,企業無論大小或者生產什么產品,總可以尋找品牌的落腳點,來延伸銷售的需求,有些是局部區域的,而有些可以影響到全國,因此,體現社會責任與建立品牌推廣促進銷售,將是符合發展的潮流,也是對政策的一種支持與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