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搞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企業管理和社會管理亟需現代管理理論的指導,西方現代管理理論和方法大量涌入華夏大地,但經過20多年的引進和學習,在獲得幫助的同時,我們也發現了很多問題:1)簡單照搬,生硬嫁接。中國相當多的企業現在所實施的管理方式,從戰略設計、組織結構到績效考核,莫不照搬西方的模式,而忽略了中國企業自身的具體情況,導致企業管理貌似規范、現代,實則不倫不類,管理成本居高不下;2)理解不足,應用浮躁。由于新中國建國后長期實行計劃經濟,粗放的管理方式導致企業成本高,效率低,缺少對生產工序和勞動行為的細致研究和科學管理,大量的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在最基礎的管理工作尚未成熟之際,很多企業又開始大搞什么人本管理,認為人本管理是超越科學管理的最好的管理手段,豈不知科學管理和人本管理是互補的,而不是相互取代的關系。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我們認為,由于文化背景和經濟發展階段的不同,我們很多時候只是學習了西方管理思想的形式和具體的方法,而對其蘊含的管理精髓并未理解和消化,更無所謂有效實施。
中國過去30多年經濟的高速發展令世界矚目,其中既有生產關系調整后,使生產力獲得爆炸性發展的原因,也有人們價值觀念轉變后極力追求個人財富方面的原因。一些西方的經濟學家們認為中國經濟持續30年的高速增長是奇跡,我們也認為其背后的原因相當復雜,不是現有經濟理論和管理理論能完全解釋的。同時,從未來的發展看,中國要走的是一條從未有前人走過的發展之路,這也意味著,現有的經濟理論和管理理論無法對中國未來從國家治理到企業管理提供支撐,我們必須要深入研究和分析我國已有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論,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摒棄其中不適合于現代市場經濟的糟粕,如官本位思想、等級觀念和對權力的迷信等;同時以開闊的胸襟,歷史地、邏輯地深入研究西方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積極探尋中西方管理思想的互補與融合之法,為中國的管理實踐提供指導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