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昭川老師:這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顛覆,進而引發了傳統價值觀在不同維度下的再生。目前,互聯網金融引發的思考,幾乎覆蓋了全社會。由于涉及到了錢,而且是每個人的錢,整個社會的價值鏈開始變形、纏繞、合并、拆分。在三維里看,這是重組。在四維里看,這是重構。
重組,是規則層面的,機構力量將一如既往地掌控全局。重構,則是全面涉及財富的三要素:規則、手藝、關系。于是,所有人都參與進來了。攔都攔不住。
人文推理確實是個黑洞。沒招。所有人的參與,從金融的角度,小互聯網時代殘余的“黑箱經濟”勢力將被進一步瓦解。每個人的利益都被放在一個又一個公開的平臺上,在全世界的眾目睽睽之下發生盈虧。
想想看:這時候的對沖基金也好、量子基金也罷,還能呆在華爾街的豪華辦公樓里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嗎?華爾街是世界上唯一的、或者是最高的金融冰山,一旦被互聯網金融的烈焰融化,將是汪洋一片。大佬們的諾亞方舟在哪里?
羅姚:三維,四維較抽象,照顧下我農村人,謝謝仲昭川老師。
仲昭川:加上時空的概念,就是四維。
移動互聯網不可怕,可怕的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正由話語權對等,一步步向收益權對等移動。暗中的移動。
但這不是最要命的。人類社會在互聯網文明的愛撫之下,數據成為了一種權力。所謂數據,可能是一串代碼、一篇文章、一個圖片、一副對聯、一段視頻。這些數據早已存儲在那里,叫“云”也好,叫什么都好,這都沒關系。但是,當人的行為和意識跟數據發生關聯,數據反映出來的,可能就是一個事實,甚至是一個念頭。念頭,是可以被關聯數據撲捉到的。因此,數據權對等,很可怕。但也很好玩。
數據權對等的時代,就是眼下這個時代。它不是科幻。不信你看:那么多艷照、開房視頻,是誰的,從哪兒來的?每個普通人都可能有這些隱私,但普通人不關注普通人,只關注欺負他們的人。每個欺負他們的人,一定有比艷照和開房視頻更大的隱私。但那些隱私不重要,因為普通人無法用更大的隱私來娛樂。隱私被娛樂了,這人就瞎了。
史賢龍:微博是對外,微信是對內。
仲昭川:老史,還真可以這么說。雖然我一直沒搞懂人肉搜索是怎么回事,但畢竟可以猜測和推演。這在本質上,就是數據分享和共享。只是當事人不情愿而已。可以想象,數據挖掘到了一定程度,一定是人人自危的。只不過,社會數據權大面積對等后,這個局面就會不同。至少人與人之間變得互有顧忌,不會輕易彼此冒犯。到這里有問題嗎?我要繼續往下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