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載在批佛辟道中的得與失
張載在批佛辟道中他嚴格的區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準確的表達了理學的基本宗旨和精神,但他沒有理解佛道中心概念的含義,可謂是歪打正著。這正是思維發展的常規之路,矯枉過正,塞翁失馬 ,曲曲折折往往成為探索真理的一種模式。
一、“太虛”與“無”、“空”之爭 的得失
《正蒙》中的“太虛”概念是張載哲學體系中的最高范疇,比照漢儒的宇宙生成論有了很大的進步。他提出的“太虛無形,氣之本體”(《正蒙·太和篇第一》,7頁)明確規定“太虛”為太極之氣的根本,以此來高揚天的本體地位;同時又認為太虛本體不能夠離開作為表現形式(用)的“氣”而獨立存有,從而使得“虛”與“氣”緊密結合,體用不二、相即不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