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哲學
在教育思想上,他強調“學以變化氣質”。
張載重視教育的作用,認為學習能變化氣質。他在人性哲學的研究中,發現了人具有“天地之性”和“氣質之性”。天地之性是本然之性,為人所共有,都是善的;氣質之性則是人形成后才有的。各人的氣質可能有偏,于是有善有惡。對于不善的氣質,須用教育工夫使之復歸于善,把后來的氣質之性去掉,以回復本來的天地之性。
張載主張通過道德修養和認識能力的擴充去“盡性”。圣人即天地之性,所以他的教育目的在于學為圣人。為要達到此目的,他十分重視“禮”的教育,要求學生習禮,“動作皆中禮,則氣質自然全好”。他把動作中禮當作變化氣質的主要途徑,由此,他主張“知禮成性”,一方面須有較深的知識,一方面謙恭合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