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紀90年代,心理健康、心理治療與咨詢,還只是處于媒體宣傳的“概念階段”,比如,“心理醫生”,大家聽說了這個名詞,并不知道具體是怎么回事兒,幾乎沒有人主動去尋求心理咨詢幫助,即使有這方面的心理需求,也不知道去哪里才能找到心理咨詢師和治療師。當時,只有少數精神科醫生和高校心理學教師在開展心理治療與咨詢工作。
2002年7月,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資格考試項目正式啟動,2003年衛生部也開始了《心理治療師專業技術資格中級職稱考試》,越來越多的人參加了心理咨詢與治療的專業學習,并且考取了“三級或二級咨詢師執業資格”,或者取得了衛生部心理治療師中級職稱專業技術資格。大城市里,心理咨詢公司的招牌和廣告也逐漸多了起來。在北京,三級甲等醫院門診設立“心理咨詢科”門診,也成了醫院達標的必要條件。
隨著中國社會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接受心理治療與咨詢訓練,希望將來從事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工作,社會大眾也逐漸意識到了維護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002年之后,心理咨詢與治療,在中國開始進入到了“市場開創(發育)階段”,心理咨詢成為一個人可以謀生的新職業。當然,心理治療與咨詢,目前在中國,還沒有發展到大眾消費的“成熟階段”,從培訓到執業都缺乏連續性、系統性和專業性。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每千人擁有一個心理咨詢師,是健康社會的平衡點”,那么,中國大概需要130萬名心理咨詢師。自從2002年勞動部開始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考試以來,據說,至少已經有20萬人拿到了心理咨詢師證書,也有人說現在已經有60萬人取得了該項資格。從2003年衛生部開始心理治療師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以來,大約有三千多名醫護人員,取得了心理治療師中級職稱專業技術資格。就按現在已有60萬人取得咨詢師執業資格來說,比照發達國家的水平來說,中國未來仍需要培養70萬名心理咨詢師,這個培訓任務依然非常艱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