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中層領導特別害怕犯錯,生怕一不小心就會招致被辭退之禍,所以在發生問題后,常常只顧著追究責任、轉嫁責任,一味地斥責員工。這樣的中層管理者必須自我反省,學會正確面對挫折
韓國市場情報新聞社編輯局長/金升龍
所有的高層領導都無一例外在尋找“優秀、有能力的中層領導”。因為中層管理者的素質決定著公司的生死存亡,只有當他們和公司高層協調一致、相互配合、優勢互補時,企業才能實現長足發展。一般來說,在發展速度越快的公司里,愿意將公司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使出渾身解數來執行公司業務的中層領導就越多。這樣的公司會以每年10倍甚至20倍的速度向前發展。
這里所說的“優秀的中層領導”指的是什么樣的人呢?
學會將失敗作為教訓
高層領導煞費苦心希望找到的中層領導的第一大條件,就是敢于承擔責任。當公司業務發生問題時,能承擔起所有責任的中層領導就是高層領導所真正希望尋找的人。公司在持續的經營活動中不可避免地要發生各種各樣的問題,為問題找各種借口或盡量隱藏問題、“報喜不報憂”的中層領導,將責任轉嫁給員工的中層領導,不具備一個優秀中層領導的素質。
人無完人,中層領導也好,高層領導也罷,誰都有失敗的時候,重要的是失敗之后的態度。較差的中層領導面對失敗畏首畏尾,生怕一不小心就會招致被辭退之禍,或只顧著追究責任、轉嫁責任,一味地大聲斥責員工。
優秀的中層領導則不會這樣,即使發生了若干問題或失誤,也不會對錯誤本身百般挑剔。他會主動地把責任承擔起來,包容下屬,想辦法解決已經發生的錯誤,并教育員工要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這樣的中層領導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中層領導。
中層領導主動承擔責任并不是說他要把所有問題的原因都攬到自己頭上,縱容員工一錯再錯。不管怎樣,由于員工的某種行為,已經擾亂了正常的業務進展,問題已經發生,查明事實,杜絕再次出現同樣的失誤才是重要的。中層領導應該明白,員工或相關部門發生失誤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因為中層領導自己的管理方法出了問題。
其實,任何人都會經歷失敗,特別是對那些心理素質較差的中層領導來說,他們會因為失敗而有巨大的挫折感,但也有的中層領導以失敗為支撐點,將失敗作為再次跳躍的踏板。能否克服失敗,依個人對失敗的看法不同而差異很大。
風納洞支行的成功案例
將今天的失敗作為他日東山再起的教訓,是今天的中層領導應該具備的素質。讓我們來看一個克服失敗的例子。
一個年年業績倒數第一的分公司在一位優秀中層領導的帶領下,實現了發展和壯大。其領導者在回顧曾經的失敗和今日的成績后,總結了自己的成功秘訣——“感動員工”。
鄭在燮行長在接手業績持續下跌、已瀕臨破產的企業銀行風納洞支行短短1年半內,銀行業績就提升了50%,風納洞支行成為企業銀行最優秀的支行,鄭在燮也因此成為金融界的熱門人物。
曾經是高麗大學籃球隊著名后衛的鄭在燮,于2002年7月成為國策銀行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支行行長,其杰出的領導才能和業務能力是大家公認的。在他任企業銀行風納洞支行行長之前,該支行已經換了好幾任行長,但業績仍然未見起色,支行到了破產邊緣。
鄭在燮上班第1天,當他看到陷入失敗情緒中頹廢的員工時,感慨良多。“員工完全沒有走出去,主動吸納儲蓄存款和勸說他人使用本行信用卡的想法,種種跡象表明‘銀行要是再這樣下去,遲早有一天會關門大吉’。”
鄭在燮認為,首先要激發員工主動做事的積極性。因此,他買了水果,第1次去拜訪的不是顧客,而是支行的員工。在略微有些吃驚的員工家人面前,他請求員工的妻子和父母“要鼓勵、支持自己的丈夫(兒子)的事業,即使丈夫(兒子)回來得晚一些,也要理解他”。
為了讓全體員工都參與到提升業績的銷售業務上來,鄭在燮鼓勵一線員工去做“電子金融”、“敦促年債”業務。在賦予員工責任的同時,他也出臺了獎勵制度,用以鼓舞他們的士氣。
漸漸地,員工開始起了變化,即使沒有人督促,員工自己也會主動打電話去吸納存款,經常出去跑業務了。某次,鄭在燮為了吸納某體育協會的存款,讓支行的責任人開著自己的轎車,在每天上下班時分經過奧林匹克公園,尋找機會跟顧客接觸。2個月后,那位員工告訴他終于把存款吸納過來了。
鄭在燮在闡述中層領導要以身作則時這樣說:“如果房地產企業陷入危機中,中層領導就要負責賣50套公寓,親自去尋找客戶才行。”以前的風納洞支行以到了下午6點“刀架在脖子上也要關門”而聞名,現在即使是晚上9點,如果還有客戶在辦理業務也不會關門,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夜間便利店”。在企業銀行的業績評估中。連續數次被集團評為最“優秀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