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一個產品或一個企業的指示代號,它是賣方做出的不斷為買方提供一系列產品特點、利益和服務的承諾,是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是企業無形資產的承載物。一個品牌的基礎是其產品和服務質量,與其價格和銷售渠道有密切關系,也與其形象設計、促銷宣傳有關。現在,伴隨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企業會面臨更為嚴峻的市場形勢,企業的品牌營銷戰略須適應新的市場情況,以便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我國的品牌營銷有如下幾個主要發展趨勢:
1、品牌國際化
我國企業的品牌營銷是實施改革開放以后伴隨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而逐步明確的。當企業意識到品牌是一種無形資產,是一種知識產權的載體時,對品牌營銷就越來越重視。伴隨我國加入WTO,其必然趨勢是我國企業會更進一步融人國際市場,相應的,要加入國際市場并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其品牌營銷就需要進行“國際品牌”的定位思考。因為,如果某種產品是以世界范圍為市場的話,其產品的用戶就是世界范圍的,其品牌也就要進行“國際品牌”的定位,這種明確的定位也有助于開拓國際市場。例如,我國的“海爾”、“長虹”、“春蘭”、“海信”等品牌,定位為國際品牌,已在海外的消費者中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國內外市場均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2、品牌資源化
品牌資源化在我國已成為一種趨勢,在特定時期,如在品牌的初創及成長階段,品牌的存在可使員工有凝聚力。這樣,隨企業的不斷發展,品牌也不斷成長,成為企業的無形資產,但發展到一定階段,企業決策者往往會因某種考慮而將品牌作為資源轉手。如世界著名的飲料“可口可樂”,在出現了33年之后,由銀行家伍德魯夫買斷,此后幾十年,“可口可樂”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后又經過幾次作為資源的轉售,其“可口可樂”這一品牌得到了持續的發展,成為世界第一飲料。我國企業現在大幅度與國際市場融合,其自有品牌的資源性運作將是一個特別需要重視的問題。
3、品牌共享化與精致化
隨著經濟的發展,各企業的專有品牌,會逐步將品牌作為一種資源向共享品牌轉化,而且品牌的共享化,將是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增加獲利的一條重要途徑。品牌共享化的目的是雙贏,并由此而不斷發展,如最早進入中國的美國快餐產品“肯德基”家鄉雞,公司決策者充分利用品牌共享化策略,使用較少資源使自己不斷發展壯大,大規模進行品牌擴張,與他人共享品牌,現在在全球已開了一萬多家“肯德基”分號,并還在以每天一家的速度擴張。而對那些“肯德基”品牌的合作者來講,分享品牌也就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同時解決了相當多的人的就業問題,我國的“海爾”公司與海外多個合作者共享“海爾”品牌,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品牌共享化是一種趨勢,也是品牌資源化的必然延伸。
對企業來講,面對21世紀的競爭形勢,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品牌精致化是又一種發展趨勢。因為企業管理者必須對品牌的成長性、長期性進行決策。企業無論絕對規模的大小,只要在其所在行業中具有領先優勢,產品市場占有率高,且有較穩定的市場、良好的盈利能力及發展前景,其品牌就是良好的,企業的品牌便是“精致品牌”。在市場上的各行業中都存在著這樣的精致品牌,如我國的“海爾”、“長虹”、“茅臺”等。市場上有數量眾多的企業擁有精致品牌,這些企業的產品不一定是最終產品,有許多只是其他企業的零件供應商,但由于這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其所處的行業中居于領先地位,便取得了市場的主動。為在市場競爭中取勝,“精致品牌”對企業來說是一種必然的選擇。
4、品牌的復合化
早期的各種品牌一般是單一的,如我國的“永久”自行車、杭州的“張小泉”剪刀、“青島啤酒”等;國際上如“可口可樂”、“百事可樂”、“豐田”轎車等。這些品牌所代表的均是較單一的產品。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加強,原來的單一品牌已不足以適應21世紀競爭的需要,品牌的復合化已成為一種發展趨勢。所謂復合品牌,就是指企業的品牌不是單一的,而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組成的。這里又分為兩種,一種是聯合品牌,即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市場中有名望的品牌組成的新品牌,如國外的“波音—麥道”、“戴姆勒—奔馳—克萊斯勒”等;中國的“科龍—容聲”、“長安—奧拓”等。另一種是“派生品牌”或“母子品牌”。如“百事可樂”帶出的“美年達”、“七喜”,“寶潔”帶出的“飄柔”、“海飛絲”,“海爾”帶出的“小小神童”、“小王子”、“小元帥”等。產品品牌的復合化是市場發展的一種趨勢,使企業可獲得更大的市場、更多的收益,也使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增強。
5、代理商品牌
在北京,人們一提到買家電,就會想到去“國美”,“國美”就是一個品牌,而“國美”是家分銷商。因而,代理商進行自身品牌經營,就是把自己的公司作為一個品牌來經營,這已成為一種發展趨勢。這項工作的重要意義,在“國美”、“蘇寧”,“沃爾瑪”、“家樂福”那里都得到了很好的證明。顧客購買產品前,首先選擇的經常是到哪里去買。代理商的品牌經營,就是為下游客戶提供與你合作的理由,達到代理產品無障礙分銷的目的。
代理商品牌經營是個系統工程,可以從最簡單處入手,從最重要處強調。
(1)對所經營的產品進行規劃。
代理商經營什么產品是最重要的,這關系到代理商品牌的整體形象,企業的成敗—定程度上依賴所代理的產品。弱勢品牌的產品很難運作成功,失敗了首先影響的是代理商品牌,打擊下游客戶的信任、信心。但強勢品牌不多,代理商就要選擇代理有潛力的品牌。當然,選擇代理的品牌一般應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內。
更多的情況是,代理商一般都經營多個品牌,甚至整個店面看起來就是一個百貨店。部分代理商既是一兩個品牌的代理者,又是其他代理商的分銷渠道。產品規劃在這時就需要進行代理品牌整合,整合的依據是:
第一,產品相關性:例如酒類產品與化妝品顯然無相關性,應當舍棄其一;但酒類產品與飲料相關性強,可以同時經營。
第二,渠道相關性:可以利用主營品牌的渠道進行連帶銷售的產品、對渠道的疏通和加強有益的產品稱為渠道相關性強,例如啤酒對白酒,糕點食品對糖類等。
通過產品規劃,有助于代理商自我定位,界定主營方向、目標、特征和指導思想,避免有限資源被盲目分散,出現“遍地開花不結果”的局面。
代理商品牌信譽度和美譽度建立在成功開拓市場的基礎上,且來源于承諾和服務。
許多代理商雖然打響了某一品牌,占有了相當的市場份額,但總是得不到下游客戶的贊譽,其原因不外乎兩點:
一是口若懸河許諾,捂緊口袋兌現。言而無信、誘人上當,甚至侵吞下游客戶的應得利益;二是有恃無恐,作威作福,產品好賣便是老大,對下游客戶趾高氣揚,甚至索賄等。
正在攻打市場的代理商固然不會出現上面兩種情況,但通常在營銷決策上出現失誤,例如代理商不敢留下推廣費用空間,給下游客戶以有條件的許諾,而是以批發的價格一步到位分銷給了客戶。結果是產品有價格競爭力,但客戶覺得沒有吸引力,讓產品躺進角落里,即產生不了銷量,又對代理商產生不了好感。沒有兌現許諾何來信譽和美譽?沒有市場又何來美譽度?
(2)邁向正規化。
實現正規化是一項細致的工作,小到業務員的著裝、言談舉止、名片格式,大到公司的公眾形象、經營理念、價值觀念等均要進行系統的管理和培訓。如果代理商恰好是和一個優秀的品牌合作,那么就可以向代理品牌學習借鑒;如果不是,就應該向其他優秀品牌學習,以突破自身的局限,摸索總結出一套適應自己發展的模式,創建自己獨特的品牌。這些品牌發展的趨勢應引起我國企業的充分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