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VIP》雜志(2007年1月刊)-趙易“中國風水”專欄文章-百姓篇
原載:《直通VIP》雜志(中英文對照P80-95)
《直通VIP》雜志,是直通VIP聯合商會會刊,是傳媒業首創的高星級酒店客房讀物,是集歷史、人文、民俗、藝術、收藏于一體的高品位社會生活類讀物。
文/趙 易 |
風水術是一門源于易經特別是道家陰陽五行理論建立起來,為人們在營造、作息時趨吉避兇的實用之學。盡管它因種種原因難免含有附會甚至迷信的成分,但它還是頗具科學性的。我不明白為何一部分喜歡動輒說風水是迷信,也不明白另一部分人還要想方設法證明風水是科學。兩者都是一種“傻”,就是佛家說的癡迷執著。事實是,風水說源遠流長,歷經兩千多年而不衰,在中國老百姓的心目中始終有個根深蒂固的“風水”情結。
精神的家園 土地因為它的厚重與堅實,讓人依戀,人們對生活的期望無非是在這片或那片土地上生活得更安定和富足,所以開始耕種、造房,籌劃著那溫暖的家?!叭艘蛘?,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道天地,故不可獨信命也?!弊⒅靥烊撕弦坏闹袊耍嘈湃说缿捞斓刂蓝?,講究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選宅建房此等大事更要慎之又慎,所以自從我們偉大的先民在大地之上建起第一間可以遮風避雨的建筑物時,中國的建筑文化綿延數千年,就從未離開過風水說,無論是氣勢磅礴的皇宮皇陵,還是偏遠鄉村的普通農舍,在規劃建設過程中大多留下了風水說的痕跡。
環境的選擇
談到萬物的起源,中國古人用樸素的唯物主義科學觀給予了解釋。中國哲學認為氣化萬物,氣是萬物始前的混沌存在,“氣始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蓄育,氣終而象變”。風水學基于中國哲學中“氣”的概念,視“生氣”既生機勃發之氣為源。所以作為風水說的經典《葬經》里認為“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選擇住址時背山面水,最藏風聚氣。這里所說的“氣”就是現代科學所強調的“能量”,或是“場”。而住在千家萬戶里的正是作為萬物之靈的“人”,最有生氣,最有靈性。當人的內部之氣與周圍之氣相投時,方可生機勃勃,反之則受其干擾,方寸大亂。我們都喜歡生活在朝陽的房間里,是因為能享受到充足的陽光,讓我們充滿能量,反之,陰暗潮濕的居住環境會讓人感到壓抑、沮喪。而我們的先哲們用其直覺的感悟和智慧,洞察了其中的奧妙。
天人的境界
天人合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思想,也是我們對生存狀態最高境界的追求。這種觀念來自中國乃至世界公認的古代最高水平的哲學著作和權威的歷史典籍——《周易》,如今用科學的眼光來重新審視,“天人合一”不單單是一種境界,還是人類最佳的生存狀態。古都北京的城市構局、皇城宮殿就是嚴格按照《周易》原理設計規劃的。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就是按照先天八卦安排建設的;皇城皇宮的建構充滿了“居中為正”思想;連皇宮建筑的顏色也是依五行的思想。北京古城的中軸線不僅是北京城市的靈魂,而且是中國文化活著的歷史,成了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寶。 小處著眼,當人與自然天衣無縫般融為一體時,方可神清氣爽,身體健康;而往大了說,會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反觀我們的城市,已充斥了太多與自然不和諧的建筑,高樓林立,失去了藍天與陽光;車水馬龍,失去了寧靜和清新。所以當地產開發商們還在爭奪城市的中心寸土寸金時,懂得生活的人,早已向往“山村野外”了,這時金錢換來的已不是房子的面積和豪華的裝修,而是最簡單的——陽光、空氣、河流和養目舒心的田野綠色。要作到“自自然然”可是門大學問,風水說正是力圖達到這一“大道境界”。
審美的心理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強烈象征性思維的民族,當建筑的造型或是家居的擺設符合人們心理某種美好的形象時,人會產生愉悅和舒服的感覺。如果其造型象的氣勢咄咄逼人,會讓人反感和厭倦。中國古代建筑大量運用了對稱結構,這正是符合了中國人的中正思想和審美心理,這都是風水說講究的種種。沒有象征意義的建筑,沒有蘊藏著美好愿望的裝飾,沒有內涵的建筑布局,由一些沒有“生氣”的元素羅列的城市、家園、樓盤,是單調的、乏味的、是沒有生命的。靈動的風水,帶來的是超高的“人氣”,跳躍的節奏,還有美好的財富。
《國語·越語》道:“人事必將與天地相參,然后乃可以成功。”在祖先遮風避雨的洞穴里,或是在盡享天倫的民宅,還是在指點江的皇宮,萬家燈火之下,祖祖輩輩懷著美好的心愿,規劃著家園,希望得一處“風水寶地”,恩澤后輩。風水說從來就沒離開過中國人的觀念。風水說是一門集天、地、人為一體的綜合科學,對于歷史悠久的中國建筑學來講,它是現代建筑環境學的前身。如今在房地產界風生水起的風水說,其積極意義是要勇于撤掉其神秘莫測的表面形式,取精去糟,深入全面認識人們居住的大環境、小環境、山川、氣候、空氣、生物、地基、地質、方向、道路等一切環境因素,指導人們擇優而居。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造成天人和諧的生態環境、人居環境。風水說是一個巨大的文化寶藏,還有很多疑問等著我們詮釋,還有太多的未知等待我們挖掘。
凡到過徽州山區的人,看見那隱于黛綠青山古樹之間,與小橋流水相聯的古村落,無不發出由衷的贊美。山水互為映襯,白墻青瓦高低錯落,古樹果木點綴其間,野鳥家禽交相鳴啼。村落或枕山傍水,或夾溪而筑,村子四周青山相峙,既得山泉溪水之便利,又有青山綠樹為屏障。從宅院里推窗遠眺,天然圖畫盡收眼底。天井灑落進陽光雨露,小院植置著花木假山。在這里,人類與大自然完全融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是什么造就了徽州古村落與大自然的這種依存關系呢?徽州的民居絕大多數都設有“天井”,三間屋的“天井”設在廳前,四合屋的“天井”設在廳中,這種設計可以使屋內光線充足,空氣流通,但不好的地方是冬天冷,雨天潮?!疤炀钡脑O計跟徽商也有極大關系。經商之人,總怕財源外流,就造天井,使屋前脊的雨水不致流向屋外,而順勢納入天井之中,名之曰:“四水到堂”,圖個財不外流的吉利。
徽州的私家園林都是因地勢而筑,布局精巧,配以池水、假山、嘉樹、花徑、小榭、亭閣等,構成一個很幽靜的小天地。私家園林的室內擺設極為雅致。一般正堂掛有中堂、對聯,兩邊板壁上掛四幅長條古畫,加上八仙桌、太師椅,都是古色古香的。講究一點的屋內,處處有木雕裝飾,在梁撐、窗衣、檻子門上木雕尤為精致。上堂檐口兩柱檐撐,一般左雕“松鶴圖”,右雕“椰鹿圖”,圖內鏤空,立體感強,顯得栩栩如生。有的在兩廂檻子門上端,雕上“麒麟戲鳳”、“鶴舞雄獅”、“喜鵲登梅”、“百鳥啼鳴”及錦雞、梅花鹿等圖案,都是活靈活現。有的在檻子門的檻棍柵上,還雕有各種字樣,如“壽”、“福”及“萬代榮華”、“竹繁松茂”等。有的還雕有各式各樣的故事圖案,人物有表情,故事有情節,有環境氣氛,表現得精巧細膩,令人嘆為觀止?;罩莸乃郊覉@林,雖不如都市或宮廷園林的規模宏大,但卻顯得小巧玲瓏,古樸典雅。由于建筑棱角突兀,極不規整,人在其內,外面人只能窺其局部,頗具諧趣。登亭頂平臺,極目四望,又有另一番情致。
(未玩待續)
(本文由上海釀名公司ceoua網站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