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安全歌,譜好安全曲
安全生產是社會發展的重要環節,社會和諧和經濟發展都離不開安全生產。作為在廣東生活過二年的新廣東人,我認為,安全生產不能沒有安全文化的滲透和支撐,提升安全文化,推廣安全文化,營造有利于安全生產的輿論環境,對安全生產的監督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整合廣東現有的文化資源,以系統工程推進安全文化建設,挖掘、豐富廣東安全文化的內涵,疏通安全文化的外部環境,營造安全文化的濃冽氛圍,這是加快廣東生產工作宣傳的重要手段與途徑。
一是“廣告文化工程”。
在廣東城區的出入口、城市繁華區域(如汽車站、公園、商貿中心等),設置固定性的大型高品位的廣告宣傳牌,也可借用已有的宣傳媒體,如廣東汽車站門口的LED高清顯示屏等。宣傳內容以“關愛生命、安全發展”的安全教育、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常見安全事故的預防、防災減災的方法等為主,應圖文并茂,通俗易懂,并且定期更新。無論是宣傳櫥窗還是廣告牌等宣傳設施,均納入城市建設發展規劃和市容環境管理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內容、統一標準,科學設置,式樣新穎,材質優良,美觀大方,并與城市“光亮工程”一體化,每到晚上流光溢彩,安全文化宣傳也成為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二是“社區文化工程”。
在廣東的大多數社區和街道,都有公益性的教育宣傳畫廊(或噴繪寫真、黑板報);如果安監單位能利用這個平臺,以提高居民安全意識為主要目標,突出核心點,針對不同社區的不同特點,進行摸底定位,然后在宣傳畫廊中張貼宣傳頁。這種針對性極強的安全文化宣傳方式,能讓更多人接受安全文化宣傳,提高安全生產意識。
如今網絡普及率極高,廣東各類網站眾多。安監單位應借船出海,利用網絡進行安全文化推廣。在眾多網站中,安監單位應聯合地方新聞網站(中國廣東網)、政府網站(廣東政府網)、文化教育類網站(廣東教育網)、民生網站(廣東義工網)以及電信基礎運營網站(廣東熱線),進行安全文化宣傳。這些網站因為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會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安監單位可以聯合網站制訂安全文化宣傳專欄、專頁,建立起快速高效的安全隱患網絡舉報平臺。重點網站要可以組織開辦網上安全生產大講堂,豐富網上安全生產教育內容,倡導良好的安全生產風尚。
四是“手機文化工程”。
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廣東人幾乎是人手一“機”,從“掌中寶”演化到“隨時換”,手機以其方便、快速、無區域性而被人們廣泛應用,已經成為普通的日常用品。如果安監單位能與通信服務商(聯通、移動等)進行聯合,在安全事故多發季節或時期以手機短信的方式進行安全生產宣傳,勢必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春節,提醒民眾安全燃放煙花等)。由于手機短信減少通信費用,又不受會議等肅靜場合的約束,還可以含蓄地表情達意,好處諸多。利用手機短信宣傳安全生產,受眾廣,受教育率高、宣傳時效長久,無疑拓寬了宣傳的范圍和渠道,既實惠又很容易達到理想的效果。
五是“文藝文化工程”。
由于文藝作品具有思想性與參與性,又在作品中涉及到安全文化,這讓人們更容易接受安全教育。安監部門可以與攝影家協會組織一場安全生產攝影展,以圖文并茂的方式進行安全生產宣傳:與電信部門、音樂家協會創作一首安全生產歌曲,通過耳熟能詳,優美動聽的歌謠,讓人們在音樂聲中體會安全文化;與設計單位制作一個可愛的吉祥物,讓可愛的吉祥物成為廣東區安全文化的代言人,引聚更多的人氣;與網絡單位面向全國征集一首體現廣東寶全生產特色的彩鈴,吸引大家的參與,彩鈴制作后,供網友們下載;安監部門還可以與作協共同征集一部安全生產著作,與書法家協會組織全區書法家書寫安全文化等活動……
六是“日用品文化工程”
除了文藝類安全文化作品軟性宣傳外,硬性的安全文化宣傳也不可少。安監部門可以制作一些帶有安全警示語、安全圖標的日常用品,讓人們在接觸這些日常用品的同時,也接受了安全文化的熏染。具體的“日用品文化工程”可以是:一個印有安全警示語的水杯、一張宣傳安全文化的光碟、一副帶有安全文化撲克、一個印有安全圖標的鼠標墊……等等。通過日常用品的使用,提高全體市民的安全意識,提高大家對安全文化的認知。當然,這類日常用品制作費用巨大,安監部門可以制定相關政策,吸引企業參與,通過市場化的運作機制,讓企業、行業、民間組織積極參與安全文化的宣傳。
文化的魅力是無窮的,只有推進安全文化的建設,加大安全生產宣傳力度、大力營造有利于安全生產的輿論氛圍,才能吸引人們的眼球,真正讓群眾有所裨益;只有挖掘安全文化內涵,豐富安全文化內容,提升安全文化層次,才能促進廣東安監工作又好又快發展。如果說廣東安監工作是條等待遠航的船支,那么,深入人心的安全文化就是裝載船支遠航的水,只有較好地發揮著安全文化的作用,以輿論傳播安全文化新理念、倡導安全生產新風尚、展示廣東安監新形象、營造安全生產新氛圍,形成安全宣傳長效機制,那么,廣東安監這支船才會不懼風浪,行得更遠、行得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