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開車聽收音機中的閱讀節目,知道了這本書。播音員讀到一句話,促使我買了這本書閱讀。這句話是這么說的:現在是半夜3點,你在溫暖的被窩中,可是你氣得睡不著。引發你怒氣的人早已安然入夢,那件事情其實也已經過去了。但是你的思維卻不放過你,一再用它舊有的看事情的模式來解釋那個人是多么對不起你,那件事會讓你多危險、多丟臉、多麻煩、多……想不完的!這就是病態的思維,制止不住大腦的思考,是讓我們受苦的主要原因。當時聽到這句話,特別有感悟。回到辦公室后我即刻就下單,購買了這本書。在網上查詢了一下,才發現這本書這么有名。百度百科的解釋是:這本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紐約時報》記者埃克哈特·托利,是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被翻譯成30多種文字,截至2009年,300萬份已在北美地區發售,……。確實很厲害!
一開始以為這本書的內容會是一本通俗的心靈雞湯之類的。看的過程中,才發現,這是一本講解人生修行的書,告訴我們如何能擺脫痛苦,并能讓自己變得喜悅與平和。其實書籍中的內容,很多還不太好理解,要特別仔細的去閱讀,才能體會到這本書的作用和價值。本書的重點,始終都在強調并告訴我們,該如何活在當下。我們之所以會產生憤怒、傷心、悔恨、愧疚、怨恨的情緒,是因為我們人明明是在這里,但腦子卻跑到了過去造成的;同時,我們之所以會產生壓力、焦慮、緊張、不安、恐慌的情緒,是因為我們人明明在此刻,但我們的腦子卻跑到了未來。這兩種情況,過去,已經過去了,已經變成了事實,我們無法更改;未來,還沒有到來,我們沒法把控。列個例子,前幾天我騎共享單車,因為非機動車道實在是坑坑洼洼的,就騎到了機動車道上,正好遇到交警查詢,讓我登記身份證,還被罰款了。隨后我繼續騎行,可一路上,我都不舒服,始終都在回想剛剛那件事,而且是越想就越不舒服,內心里充滿了不可言狀的那種不舒服感,有憤怒、生氣、沮喪和自責,總之是有很多的痛苦情緒在身體里面。當我越來越不舒服的時候,突然想起了這本書。是啊,事情已經過去了,干嘛還要去糾結這件事呢。既然已經發生了,那就接受它好了。那些惹你不舒服的交警,哪里還會記得幾分鐘前的你騎在機動車道這件事呢。別人早就已經將這件事忘記的干干凈凈了,而我卻還在回憶這件事并且為此還難受不舒服,沒有這個必要啊!當我這么去想的時候,即刻,我的整個人就回到了當下,重心又回到我的眼前,我又即刻做著我眼前應該要做的事情。
是的,只有當下,才最真實,也是最能讓我們去把控的一個節點。當我們時時守住當下這一刻,就能感受到空氣從我們身邊流動、就能感受到春天鳥語的聲音、花香的味道、就能感受到冬天水結冰的過程、就能感受到寂靜中特別細微的聲音、甚至能感受到我們自己脈搏跳動的頻率。當我們始終都是在當下狀態的時候,哪里還會有什么憤怒、傷心、悔恨、愧疚、沮喪、壓力、焦慮、煩躁、恐慌的呢。如果是處在這樣的一種狀態,我們的思維就是空白的,也就不會受思維的控制,就不會去想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也不會去想未來還沒有發生的幻象,一切的一切,我們都是在當下。因而,在當下的這種時刻,我們自然就接受了、就學會了寬恕并能臣服,此時我們的內心就會變得非常的寧靜,隨后,我們的身體就能體會到一種喜悅、愛與平和,這些不屬于情緒方面的東西,就會進駐到我們的體內。
接下來,我將自己讀完本書后的一些心得體會和一些自己感受很深的方面寫下來,和大家分享。更加細節的地方,不妨購買這本書自己閱讀,感悟會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