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家長會時,老師或許會和您說:“你家孩子挺聰明,就是不好好學。”
孩子成績不好時,我們也經(jīng)常會聽到父母說,“我家孩子很聰明,但就是不努力。”說這話的父母,一方面似乎在抱怨孩子不努力,但另一方面也有自我安慰,甚至夾雜著自豪和驕傲。言外之意是:我孩子聰明,只是貪玩,等我孩子好好學習了,肯定比你孩子學習好。
這句不痛不癢的話是毒藥
你有沒有說過這樣的話?沒說過,但絕對也聽過。
“孩子特聰明就是學習不用心,他要是認真起來學習成績肯定好!”
“他不是不會做,就是粗心、馬虎。”
“都會,但是就是考不出來。”
這句不痛不癢的話是毒藥,不知道毀了多少孩子,滿足了多少家長。你跟誰家孩子有仇,你可以跟他這么說。
“我妹妹就是典型的例子。爸媽天天都這么說,導致她現(xiàn)在逢人便說:'我就是不想學習,不然肯定比我姐厲害,我姐那么笨都考上大學了。'天知道考大學根本不是靠聰明,如果我父母不這么說,也許她也不會自我感覺這么良好。”
“我弟就是我爸媽眼中聰明但是不學的,我就是不聰明但是傻學的。現(xiàn)在我弟的薪水恰好等于我每月上繳的個人所得稅。”
沒有努力,再高的智商也是白搭。
這句話為何這么毒
它會給孩子一種錯誤的認識:聰明比勤奮高級,智商比努力重要,聰明是重要的優(yōu)點,而不用心是次要的缺點。潛移默化之下,孩子很容易輕視勤奮的力量。哪怕原本有這種能力,也會忽略這種能力的價值。甚至出現(xiàn)很多學生都以不努力但成績不錯為驕傲,并以此為資本嘲笑努力的學生。
它會給孩子無路可退的感覺:如果努力學習成績還是上不去,那么就會被家長和老師視為不聰明;為了維持聰明的形象,孩子就無法全力以赴。孩子失敗的退路被堵死了。
直到長大后,吞下了種種失敗的苦果,那些“聰明而不用心”的孩子才真正發(fā)現(xiàn),持之以恒的努力是世間最大的智慧。
這句話背后的映射
無論如何,它暴露了家長教育孩子的失職——你家孩子是聰明,但是誰把一個聰明孩子的學習興趣抹殺的一干二凈?是誰把一個聰明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搞得不端不正?
這樣評價自己孩子的家長,根本沒有花心思了解孩子的內心狀況,對如何幫助孩子學習也不甚了了。于是就認為,一定是寶寶暫時不想學了,只要他想學了,那么聰明的寶寶一定能學好!
實際上,當“就是不好好學”出現(xiàn)時,家長就應該警惕,您的孩子可能已經(jīng)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不要幻想“只要孩子聰明,隨便看看書,成績就能上升”。
聰明是不需要鼓勵的,而用心才是需要鼓勵的習慣和難能可貴的優(yōu)點。還記得火爆網(wǎng)絡平臺,大家一致認同的那句話嗎?“以多數(shù)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
怎么培養(yǎng)孩子的恒毅力?
1. 營造環(huán)境和氛圍
勤奮是極難培養(yǎng)、極易丟失的能力,需要時時刻刻與人類與生俱來的惰性作斗爭,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如果任由惰性日復一天地滋長,那么在這場交鋒中,勤奮很有可能落敗。
有人陪你堅持,比一個人更容易。
家長光說沒用,還需用自身行動去幫助孩子。一句“用心”其實包含了很多的細節(jié)、細心、耐心、堅持不懈、抵制誘惑、克服困難,需要一條一條的做好。家長需要直面問題,解決問題。
如果父母實在做不到,給孩子尋找一個固定的組織,比如舞蹈班、樂器班。有一個嚴厲同時也有愛的導師,對于孩子都是莫大的精神支持
2. 找到學習興趣
很多人認為,“不好好學”是因為孩子態(tài)度不端正,多批評教育就能多收獲。
不管學習成績好壞,您應該相信,沒有一個孩子不在乎自己的分數(shù)。孩子偏科嚴重、“不好好學”的主要原因是這些學生根本沒有學進去,不能被學習的內容所吸引,因而缺少主動學習的興趣。遇到此類問題,一味批評教育,并不能帶來本質上的改變。
其實家長都已經(jīng)認識到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很重要,但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呢?
1)孩子的興趣很多都是來源于自己的好奇心。大人不要忽視和否定孩子的學習和探索行為,而應該精心地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努力用孩子的眼光去觀察這個世界,跟孩子一起去驚異,去提問,去討論,去共同作出結論。
觀察孩子的興趣,并鼓勵他至少對一種興趣長期堅持。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的恒毅力也能幫助孩子在其他方面更有韌勁兒。
2)父母應將學習焦點由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轉變到學習的成就感上。其中的差別,在于不把孩子跟別人比,孩子只該跟自己比較,多學了一些知識,自己就有所進步,當然值得高興。如此一來,孩子可以從獲得知識當中,得到很大的滿足和成就。
幫助孩子跟自己做比較,體會從不知到知曉這中間自我的轉變,并因此而感到自信、滿足跟快樂。這么做,培養(yǎng)孩子發(fā)自內心的學習熱忱,孩子才能樂在學習而發(fā)揮潛力,取得他真正應有的學習水平。
3. 有針對性的練習
成天埋頭苦學,但是成績沒有提高,就會讓堅持變得很難。
孩子需要的是有針對性的練習,而不是重復練習。所以,不要題海戰(zhàn)術,而是針對自己的知識弱點,去有方向、有目的地學。
4. 孩子需要找到自我激勵的動力
這一代的孩子普遍不愁吃穿,跟他們說成績好能有好工作和好生活,根本不是他們的痛點。
而研究表明,如果能引導孩子體會到,他學習的東西能幫助到更多的人,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孩子會更愿意放棄看手機玩游戲這樣的娛樂,而去學習、看書和練習。
夸努力不夸聰明,夸過程不夸結果,才是家長對待孩子的辦法。
堅持做一件事,總要有一個理由,無外乎是興趣、成就感、意義感這三點中的一點。所以抓住一點,引導孩子去發(fā)現(xiàn)、去體會、去為此而堅持,孩子終將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