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壓力的現狀堪憂
據《廣東省青少年發展報告》調查的結果顯示,50.3%的青年公務員經常感到壓力,31.2%感覺太累,1.6%有時甚至會想到自殺;一些作息不規律、勞動強度大的職業如IT精英、媒體工作者等群體頻頻發生突發性死亡;2010—2012年間,巨大的工作壓力使得近二十名20歲出頭的富士康員工心理防線漸漸崩潰……現今社會激烈競爭背后的生存狀況深感擔憂。
職場壓力過大會給個人帶來很多負面的情緒,比如焦慮、緊張的情緒就會非常突出,癥狀持久則會出現煩躁、抑郁不安等心理障礙,影響身體健康,嚴重的還會造成猝死。在各種職業壓力源中,人際關系溝通上的障礙是造成職場心理壓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為此一口一心教育公眾表達資深專家曹茜老師聯手首都醫科大學韓海英博士為您解讀減壓與公眾表達的緊密關系。
公眾表達恐懼造成的情緒壓力
職場中的人際溝通方式中,公眾表達是不可或缺的一種有效而能夠體現個人優秀素質的交流形式。從政府官員到企業高管,從職場新人到高薪白領,從求職學生到備考公務員,生活中隨時隨處都要公眾表達——工作總結、工作匯報、方案講解、產品介紹需要公眾表達;訂貨大會、宣講動員會的成功離不開公眾表達;述職應聘、考試面試必須要公眾表達。
全球著名投資商沃倫•巴菲特就曾經說過:“公眾表達是一種財富。將伴隨你五十到六十年,如果你不喜歡,你的損失同樣是五十到六十年。”奇虎董事長周鴻祎也說過:“一定要鍛煉自己的公眾表達能力。因為未來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推銷你的企業; 推銷你的產品;推銷你自己。一個真正成功的職場精英,他一定要學會把自己的思想梳理得很有邏輯,并用很清晰的語言表達出來。”所以如果你不愿意、不喜歡做公眾表達,或者公眾表達水平不高,都會讓你的事業停滯不前,最終只能是與一份工作、一個學位、一次晉升、一個支持失之交臂。
如此重要的技能不能被淋漓盡致地發揮是有原因的。職場中的種種壓力、潛在的沒有解決的緊張和焦慮,都會在某種場合下集中爆發:比如很多人會在公眾表達過程中產生強烈的緊張和焦慮情緒,并且會伴有明顯的出汗、發抖等身體癥狀。體現在這種場合下的強烈的焦慮情緒往往會進一步導致表達者產生恐懼、害羞心理,逃避行為也常常出現。那么時間久了,漸漸就會更加恐懼在公眾面前講話,嚴重的還會加重內心的自卑感。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經常感受到內心壓力的人,往往具有嚴格追求完美的個性,也會持有一種自我懲罰和自我否定的態度。具有這樣個性的人很有可能在一次或幾次當中講話的“失態”經歷中將自己打倒。其實這種“失態”,很多職場人士都遇到過,就是在眾目睽睽之下臉紅、發抖、哽咽等,但是如果把這偶爾的“失態”當作永遠或者否定自己的借口,焦慮恐懼就會常常伴隨左右。有些人還會在頭腦中出現各種負面的想象,進一步對自我施加精神壓力。
公眾表達訓練的疏導作用
從生理層面看,當你對即將到來的公眾表達感到緊張時,自主性神經系統中的交感神經系統部分就被激活,然后腎上腺素和糖被輸送到血液當中,從而喚醒你的身體逃離現場,由于你只能靜靜地坐著或站著等待發言,所以你會有一種被束縛地感覺。這種感覺會在你的大腦皮層(大腦當中負責思考的部分)當中引發一種更高層次的焦慮,從而使你的推理、邏輯和思考能力受到影響。與此同時,你的胸腔開始通過運動來吸入和呼出空氣。在醫學上,我們通常把胸腔的這種運動稱為換氣過度。這種情況下,大腦的氧氣供應量縮減為原來的一半,這時人們就很難進行正常的思考,更談不上集中注意力。
因此,我們應該掌握正確的心理認知輔導和科學的行為訓練,通過對呼吸的覺察,改變換氣過度的呼吸方式;通過內部意識關注訓練以及對注意力轉移練習等多種訓練手段,最終,徹底消除公眾表達緊張癥狀。一口一心教育推出的此系列訓練方法依托醫學、心理學知識,雖立足針對公眾表達時大多數人所遇問題——緊張而研究,實質解決的不僅僅是公眾表達緊張問題,還有職場壓力過大帶來的焦慮感。因此,如果你克服了公眾表達的緊張、焦慮問題,你就有效掌握了釋放壓力的方法,同時通過公眾表達技巧地學習,還鍛煉了個人能力,提升了個人素質,使你在職場中嶄露頭角,擁有更多成功的可能。
從心理層面看,人們之所以會對公眾表達感覺到緊張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自己的期望值過高,有一種追求完美的情結,于是有領導出席的場合緊張、陌生人在場時緊張、人數多時緊張。因為他們想得到周圍人的認可,在意表達背后帶來的價值利益(升職、加薪、評價等)。為了更好地發揮公眾表達對于職場減壓的作用,一口一心教育認為三維度學習法效果最佳。首先給這部分群體營造出輕松地、自由地表達氛圍,喚起他們表達的欲望,讓他們能夠暢所欲言,自信心得到大幅度提升。其次,一定要讓每一個個體了解自己的表達優勢是什么,結合自身工作要求給出提升方案。最后,要在訓練中反復幫助其做正確的技巧練習,使自身的邏輯構架、有聲語言、肢體語言等方面更加適應工作場合需要。(曹茜、韓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