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餐飲O2O與互聯網
餐飲O2O,著眼于產業變革,不僅僅是網絡營銷的概念。產業變革是生態環境型的變革,創新一個品牌更需要眾多相關配套商的支撐,移動互聯時代,讓這些信息流通更快更精準,餐飲老板的圈子更并不是僅限于行業內,而是跨行業整合。例如,裝修設計,例如物流供應等等。
O2O或移動互聯網是一個沒有邊界、融合的時代,誰能快速整合身邊資源中準確選擇了未來趨勢的把握,就能在三五年快人一歩,所謂趨勢大于優勢!
互聯網也好,移動互聯也好,最大的價值是去中心化,碎片化。未來,只要找到各自的優勢,都可以生存。各個企業家的目的不同,對企業期望就會有變化,不一定要連鎖,但一定要變成自己的。適合就是最好的吧,以自己的優勢,以及自己判斷,如何尋找到合適定位,以及恰當模式很重要。對別人沒必要眼紅,刻意模仿。
關于營銷
對于營銷,本質是店家與顧客的互動溝通。沒有溝通的話,品牌印記就會被淡忘抹平,口碑是最基礎的溝通。互聯網改變了信息傳播途徑,可以提高效率,讓傳播效果倍增。你可以選擇不做網絡營銷,但是你不能不懂,在基礎QSCV水平很高的情況下,有效利用互聯網思維,會事半功倍。
例如,太無二和江邊城外就是點評捧紅的,而微博則捧紅了黃太吉和雕爺牛腩。要是五年前,他們的躥紅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目前餐飲連鎖業的服務體系也在變革,以前靠中烹協中飯協,再后來靠點評或者微美食類似的平臺。現在更多是維持圈子:例如我們這個微信公眾號帶來的微信群,例如企業家自發的協會,還有培訓機構組成的企業家聯盟。在圈子內可以進行各種資源信息共享,可以共同進行服務培訓,產品研發,互相推動內部流程完善。
未來產業變革是各個環節的專業細分化,就像鐵路警察各管一段。但是很可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促進的關系,區隔或者敵對關系更趨向于合作共贏。
品牌定位首先做的品味,俗話說的是某個調調。所以很多模仿漫咖啡的死掉了。他們的選址,與目標顧客,與店內服務提供,都是有問題的,死是正常的。但是這個業態卻救了設計師,以及與設計師捆綁在一起,那些開店專家策劃人,這本身就是產業變革的特征。策劃本身沒市場,但是以設計師為龍頭以模式帶動,市場會突然放大到可怕程度。
關于管理上的自治與控制
90后群體與互聯網信息,讓控制越來越難,在適度規范內,員工自治,或者單店管理經營自治是必然之路。黃太吉和水貨在走內部自治,有些自由聯盟品牌,也是自治聯邦模式。
很多老板喜歡用股權和金錢綁住廚師,實施控制。在美國日本香港臺灣等發達地區,一定要突出廚師品牌。這也是互聯網特征,即產品功能逐漸在弱化,情感功能被強化。黃太吉赫暢就是被強化的人格化品牌象征。他代表的是團隊思想,他只是代言人而已。
關于企業家精神
企業管理行動最重要,是要在運動中解決問題。考察企業家的是判斷力和決策力。企業家一定會試錯,也一定會有試錯成本存在。專家或者新興概念需要過耳,但是不一定要過心。企業家選擇何種策略,要用人而已,因時而異,因勢而異。企業家最重要的就是責任,一種睡不著覺都要思考的責任。職業經理人與企業家最大的區別就是這個點,既然選擇餐飲,就不能在這個問題上糾結。做餐飲不進則退。就是要時刻警惕,時刻準備。
小企業初創期的老板就是要親力親為,事無巨細,勤勤懇懇,勤儉節約,樹立榜樣。這本身就是企業文化,而不是專家策劃出來的企業文化。專家所能做的只是提煉這些要素,或者是適當補充。企業一家店兩家店面臨的問題,與十家二十家面臨的可能是一樣的但解決方案存在差異,一種是直接管理,一種是間接管理。例如店少,老板可以靠直覺選址,但是跨區域,或者數量激增的情況下,就要靠專家或者專業模型來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