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有意冷落
當孩子由于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或打滾耍賴時,家長要不予理睬,給他造成一個無人相助的環境,更不要和他討價還價。當無人理睬時,孩子自己會感到沒趣而作出讓步。事后再對孩子做簡單而認真的說明,說清不能做的原因,并用“相信你以后會聽話的”之類的話來鼓勵他。
4.榜樣示范
利用孩子喜歡童話故事人物的心理,激發他克服任性的信心。如孩子不肯吃菠菜,家長可以說:“你不是喜歡鐵甲小寶嗎?他就喜歡吃菠菜。”
5.適當懲罰
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寶寶故意把東西扔到地上,家長可以對他的行為做出批評后,要求他將東西揀起來。如果孩子不服從,則可采取取消購買食物或玩具的承諾,或是“單獨隔離”的懲罰方式。這種懲罰性的措施,會使他確切地感到大人的教育態度十分堅決。這樣,寶寶那種“我獨占”“我為主”“服從我”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為,將隨著良好環境與教育的熏陶而消失。
6.注重表揚
在平時的生活中,一方面要規限孩子的不良習性;另一方面更要關注孩子聽話、不任性的行為,對他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積極的表揚、夸獎。這樣孩子就會懂得什么是大人贊成和允許的,什么是大人反對和制止的。就會知道專由自己的性子來就會受到懲罰,聽話乖巧、不亂發脾氣就會得到表揚和獎勵。
希望通過這些方法的運用,可以改正孩子任性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