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溝通、交流,常常只是一次,或者僅僅兩三次,那么我們會覺得一個有想法的人、有口才的人是多么的有魅力,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總是很崇拜電視上演講者的原因,事實上,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多數人更喜歡有實干精神的人,能夠將思想轉化為具體行為、行動的人,久而久之,我們甚至會鄙視前一種人是虛偽的。事實上,這個社會中有無數的人可以被稱之為"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這種現象,在我不多的觀察中,發現國有企業相對更為嚴重,在國有企業,多數人都有很好的教育背景,所以思維清晰、有條理,講起話來一套一套,做起事來一拖再拖,甚至根本不動,有時候還美其名曰:嚴謹、細致、認真。
松下幸之助說,走進一家企業,他不需要與任何人交談,只需5分鐘時間,他就能判斷出這家企業的精神風貌、執行水平以及經營狀況。那么他觀察的重點什么呢?我認為應該是行為,管理者的行為(代表企業的行為)和員工的行為。有句話說,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在我看來,誠信經營、遵守規矩、打造公平公正的平臺等是企業的行為范疇,而遵守公司的規章制度、按制度辦事、團結友善等則屬于員工的行為。
很多的企業,有很好的理念,很好的指導思想,宣傳標語等,而常常卻出現企業的行為與這些理念背道而馳的現象,譬如說之前蒙牛一直談誠信經營,其行為卻是放任三聚氫胺的添加,再譬如很多的官員高談反腐、倡廉,其行為卻是斂財無度,而在很多的民營企業中,天天談的是要打造一個公平、公正的平臺,讓所有的員工都有發展的機會,實際行為卻是任人唯親、大搞裙帶關系,在我看來其,行為與其所倡導的理念相一致的兩個企業是萬科和聯想,在萬科,沒有一個王石的戰友、同學、兒時的伙伴,曾經有一段時間,他在美國待了比較久,等他回來時,發現他母親把他表妹安排進了聯想,王石知道后,第一件事已經把他表妹辭退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使得萬科更加規范化、標準化的運營制度,也是王石可以做甩手掌柜很多年的原因;同樣,在聯想,柳傳志一開始就強調,高管的子女絕對不能進聯想,他說一旦子女進了聯想,本來大家可以無所不談,不話說的,因為工作關系,還是防范著,同樣,當高管的子女都進了聯想后,很可能就會聯姻,最后搞得聯想會有不同的裙帶關系,也會出現不同的"派系",嚴重點就會烏煙瘴氣。
再比如,許許多多的企業一直講以人為本,華為更高明一點,指出說以人的需求為本,然后,我們的許多企業這句話僅僅只停留在口頭上,在我看來,以人為本最重要的就是以人的需求為本,人在企業的需求簡單講有三個方面:收入、成長、氛圍。而許多企業始終把員工看作可以壓縮的成本,這如何來的"以人為本"。我以為凡是談"以人為本"、"以奮斗者為本"的企業都應該在其激勵機制、晉升通道方面制定明確的規則,只有這樣,才算得上真正的思想和行為的一致。
于企業而言,員工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切制度得以執行的關鍵。我們有一個客戶在行政辦公中心設了一個茶水間,里面有零售、咖啡、水果什么的,上面都寫有標價,標價也比較人性,比如一包奧利奧里有三小包,公司將其拆開,每小包標價,在這個茶水里,沒有工作人員,員工自己拿了什么,刷公司的就餐卡即可,據他們的管理人員反映,基本上沒有逃單的行為。所以,我以為企業不僅要注意自身的行為,更要著重培養企業內部員工的良好行為習慣。正如李嘉誠說綜觀所有的失敗者,其歸根結底是自我管理的失敗。在我看來,一切是行為的結果。
其一、良好的行為規范是員工自身修煉、提升的機會。之前聽一個專家說,一個杰出的管理者應該具備四個特點:一、強烈的成功欲望;二、完善的知識結構;三、實踐的機會;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王石當汽車兵復員后,在一家廠里掄錘子,每天辛苦的工作,但是他很認真、很刻苦,最后在整廠只有一個大學名額的情況下,廠里把機會給了他。我仔細觀察過我到過的很多企業,發現一個稍上規模的企業總有一些覺得自己懷才不遇,然后很消極的人,這樣的人,事實上最后是自己把自己的時間給浪費掉了。
其二、員工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是打造公司工作氛圍的基礎。我們常常講:人是人最大的環境。如果一個30人的團隊,如果有26個人是積極、認真、負責的,有4個是吊兒郎當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后那4個吊兒郎當的人中會有3個變得積極、認真、負責,有一個變不了的會離開;反過來,同樣是這30個人,如果有26個是吊兒郎當的,只有4個是積極、認真、負責的,那么一段時間后,那4個積極、認真、負責的人中,會有3人變得吊兒郎當,另一個看不慣公離開。事實上,我們以任何一家企業,發現員工(尤其是年輕的員工),很關心的是工作氛圍、環境。王石曾經講他在廣州經貿局工作時的一段經歷,他說有一天科長、局上陪客戶一起吃飯,叫了了他(他當時只是個小兵),飯桌上幾杯酒下肚后,王石有點興奮,于是講了幾個笑話,便現在很活躍,客戶不停的夸說"小王是個好同志",客戶人走后,王石正沾沾自喜,卻讓科長叫進了辦公室,當場就是一頓批,說他搶了局長的風頭,哪里輪到他來講笑話……最后,這成了王石下海的一個重要原因,氛圍太過壓抑。
其三、良好的行為規范是企業引進西方先進的管理工具的基礎,我發現在中國迦最簡單的5S、6S等現場管理都是很難持續,很難取得良好的效果的,一個很根本的原因就是員工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注重打掃而不注重維護。員一個企業的管理者、員工都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時,任何一個決定的可預見性就會大大的提高。柳傳志曾經講,聯想剛收購IBM PC業務的時候,最煩的就是中美兩國員工一起開會,美國人的行為習慣是非黑即白,要么行,要么不行,而中國人的行為習慣是永遠不表態,既不說"行",也不說"不行",總只說"還好"、"還行"之類模棱兩可的話。美國人以為你不明確反對就是同意了,然后按方案執行,執行過程中發現問題時,才明白中國人其實是"不同意"的……
最后,良好的行為規范是公司企業文化落地最重要、最有用的工具,企業文化的指導思想、理念只有轉化為公司的行為(優質的產品)、員工的行為,這家企業才算得上是一家有文化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