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醫科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北京市名老中醫、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診斷專業委員會主任王鴻謨,昨天座客重慶移動VIP大講堂,介紹了中醫界通過面部察顏觀色,發現早期疾病以促進健康的相關知識。
據悉,中醫創造了四種看病的方法,叫做“望聞問切”。在望聞問切這四種方法里面,中醫最推崇的是“望”,說“望而知之謂之神”,看你的面色就知道你是什么病,是中醫學最高的境界。王鴻謨說,這個本領最早是古代名醫扁鵲開始推行,但隨著其被刺死,這項絕技后來逐漸失傳。至到現代,中醫學界才慢慢將其發掘。
如何察顏觀色看健康?以肺部為例,王鴻謨介紹說,兩條眉毛中間印堂位置是肺部的色部,其顏色變化可以體現肺部的健康狀況。例如:印堂平坦或略微隆起,顏色明亮,則比較健康。如果發紅則可能是肺部有熱,患者會出現發燒、咳嗽等癥狀。
心臟。兩個眼睛之間鼻梁的位置是心臟的色部,觀察這里的色變可以發現心臟的健康狀況。例如,這個位置的顏色變淺,可能是心氣虛,身體弱的表現。如果出現一條或兩條深色的皺褶,甚至是明顯的黑線,則可能是心肌梗塞等病變的前兆。
肝臟。鼻梁的中間,即鼻梁隆起最高處,是肝臟的色部,鼻梁顏色又青又紅的人,容易肝火旺盛,往往伴隨著愛生氣,小心眼,遇見問題想不開等表現。
據悉,無論顏面五官顯現什么氣色,只要面色微黃、隱約含蓄而不暴露,就是正常狀態。中醫形象地形容面色應該像用薄紗包裹一樣含蓄朦朧,不可過于明顯而暴露在外。一個得了病的人,只要面色還是顯現微黃、明亮潤澤、隱約含蓄而不暴露,就是有胃氣的,就有希望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