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聯歡晚會,為何簡稱“春晚”?是因為每年的春節都晚了一個小時才正式慶祝!而且,是在中央電視臺的誘導下,連續28年、每年十幾億人的慶祝活動!其實,象今年那樣,當迎接
新年鞭炮齊鳴的午夜十二點到來之時,己丑年的牛頭早已伸過來一個小時了!
每年,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新年聯歡晚會上,當時間指向午夜12點之前,節目主持人總是帶領臺上、臺下以及觀看節目的廣大電視觀眾共同為新年倒計時而高喊5、4、3、2、1!然后是新年的鐘聲回蕩在每個人的耳畔... ...可誰曾想到,這是個錯誤的時間!呵呵,大家都被愚弄了!其實,新年早在一個小時前已經降臨了!
其實簡單想一下就明白,我們過的是中國的華歷新年,當然要遵從華歷的計時方法!可現在使用的是所謂公歷其實就是西洋歷,采用的時間當然遵從的是西洋計時法。每年中央電視臺的新春聯歡晚會,過的是中國的新年,用的卻是西洋計時法,張冠李戴,不出笑話才怪!大多數人平時不注意,晚會的組織者們根本想不到,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華歷計時法,是采用十天干十二地支搭配循環的方法計年、月、日,這里不多言。其計
時是每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子時為一天的開始,亥時為一天的結尾。辛亥革命后,引進的西
洋計時法是每天廿四個時辰,午夜零點即為一天的開始,也是一天的結尾(24點),為了區
別中國時辰和西洋時辰,所以就稱西洋時辰為“小時”,一個中國時辰就等于西洋兩個小時!相對應起來,就是:
子時:23--1點, 丑時:1--3點, 寅時:3--5點, 卯時:5--7點,
辰時:7--9點, 巳時:9--11點, 午時:11--13點, 未時:13--15點,
申時:15--17點, 酉時:17--19點, 戌時:19--21點, 亥時:21--23點。
華歷計時法,每天開始于子時,即我們現在常說的午夜11點或者稱之為23點,如果在除
夕(年三十)的晚上,可以說到了子時就進入新年(初一)了。可笑的是,我們連續28年的
春晚,都是在子時過了一半的時候才宣布進入新年,整整差了一個小時!
我們現在的計時法,采用的所謂公歷、農歷的稱呼其實很不科學,公歷基本上是格力高
歷也就是西洋歷,應該稱之為西歷,農歷是采用的中國傳統計時法,應該稱之為華歷或者夏
歷。日常生活采用西歷,傳統節日則應恢復采用華歷。中西雜交,只會使我們的傳統被其他
文明污染,鬧出春晚這樣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