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管理要先制度后文化
和不少中小企業老板溝通,尤其是效益還不錯的企業,他們經常會說當前要加強文化建設,要與世界接軌,總會描述一番美好的愿景。而與員工一聊天,許多人會抱怨,公司的提成算法有問題,內部管理不通暢,甚至辦公物品管理都不規范。
最近十年,許多中小企業對企業文化的建設越來越重視,甚至有不少企業家也知道“文化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現代企業最高層次的競爭是文化競爭”等等,仿佛文化建設好是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優秀企業文化建設可以使企業基業長青等。甚至不少民營中小企業的老板,動不動就要建設積極的文化,用文化來留住人,發展企業。我不否認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但加強企業文化的前提,必須要建立好制度。也許我在此強調制度建設的重要性,會被認為低級、無趣,但制度建設恰恰是許多企業發展的那塊短板。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相對健全的制度,“企業使命”、“核心價值觀”等梳理、建設的太好,也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尤其是在當前的中小民營企業發展中,制度建設大都存在很大問題。首先是制度本身的不合理,甚至與相關法律相悖,比如上下班時間,員工的保險、福利的落實。這些基本的制度都不健全,談何建設積極的企業文化,還說什么員工歸屬感,又何必去大談什么“經營使命”“核心價值觀”呢。其次是制度的落實問題,就拿作息時間來說,我所在城市,早晨上班時間一般是8點、8點半或者9點。假如一家100人左右的企業是8點半上班吧,稍微觀察下就會發現,遲到現場很難杜絕,公司肯定有對遲到的處罰制度,但往往很難落實。就這么簡單的一個小小制度,往往都難以有效執行,更不要談其他與利益相關的制度了,比如晉級制度、培訓制度、提成制度等。
如何建設相對健全的制度呢?許多現象都是制度的反應,員工過高的流失率,過高的缺勤率,生產效率的底下,追根溯源,都是制度的問題。富士康這么大的企業為什么會出現那么多的“跳”,本質還是制度不夠健全,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我們不要期望建立絕對完美的制度,任何制度都不會絕對的健全。在中小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制度當然會有所改變,企業從五十人發展到五百人,制度肯定會有所區別。企業的經營模式已經轉型,制度也要有所改變。在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相關制度也要有所體現,比如勞動法的出臺。只要所建立的制度符合或滿足企業的當前發展就是好的制度、相對健全的制度。順便提下,制度建設切勿跟風,生產企業不要動輒就學豐田,零售就要學沃爾瑪,餐飲就學肯德基、麥當勞。失敗的經驗可以汲取,但成功從來不能復制。
又該如何落實制度呢?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這就是破窗理論。在企業管理中,該理論也告訴我們一個制度一旦受到破壞,必然導致更多人去挑戰制度和挑戰更多的制度。企業管理中最忌諱的是有制度不執行,或者執行不力。在很多企業都可以看到,制度的流于形式。就連小小的考勤制度,很多企業都很難真正的執行。中小企業要想真正的落實制度,既要老板的雷厲風行,也要合理有效的監督。缺乏必要的監督控制,制度往往都會被挑戰、甚至被破壞。此外,要保證制度的嚴肅性,不要朝令夕改,一個善變的制度就不會是好的制度。
一旦企業的運營有了健全的制度保障,已經在健康有序的發展了,如果企業再想有所提高,那么可以建立梳理有效的企業文化了,此時,制度和文化就是相得益彰了。企業文化建設有幾點順便提下,首先要結合中國的文化特色,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如果忽視了這些,企業文化的建設也是無本之源;其次要結合企業的發展歷史,尤其是當初的創始人。再次,文化還是實際點好,不要動輒就是五年后、十年后怎么樣怎么樣。最后,文化的評估和落地仍然需要制度的有力保障。
陳錦華老師
知名華人演講家、暢銷書《心靈動力》作者
博客:https://blog.sina.com.cn/chenjinhua01
陳錦華最新培訓視頻: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A1NDIyMDQ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