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學同學聚會,我見到了我們班當年的“混混”Y總。十年不見,Y變化很大,原來一副“吊兒郎當”、“我無所謂”的樣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腦滿腸肥”、“財大氣粗”、舉手投足間,盡顯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經營計劃”、“戰略”、“資金流”、“投資”、“營利率”等是他常用的關鍵字。一句話,Y君財富、地位、言談舉止符合現代市場經濟社會,一般中產階層的定義。要說財富積累,Y君在我們班算是數一數二的。Y君的成就是他努力+運氣的結果。十幾年前,當我們南下的時候,Y君經熟人介紹,得以進入廣告行業。比起其他同學,少了些彎路。十余年穩扎穩打方有今日不錯之地位。
舉上面兩個例子,是為了拋出我想提出的問題:人的行為習慣,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我們有一種說法,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話在過去是對的。因為農業社會,人大多安土重遷,生于斯長于斯。把離開自己的成長的土地叫做“背井離鄉”。人說北人“粗獷豪放”、南人“精明細致”說的是一方水土對一方人的影響。對于現代人,這句話的影響力我認為已經微乎其微了。因為南北人口流動大,飲食結構變化也大,生活方式變化也很大。所以,自然環境對人的性格的影響在現代社會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我以為,在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職業環境對人的行為習慣的塑造是排在第一位的。
營銷人員都知道。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性格”。如以前科龍的“穩重低調”、海爾的“霸氣夸張官僚”、美的“靜水深流”。企業的性格,說白了就是老板或掌舵人的性格。如筆者工作過的某照明企業,乃老板娘掌舵,老板娘為人偏執成性(這恰是成功人士的優點)、陰柔、善于表演、情緒化、關注細節,于是整個企業性格也是如此。在此企業做久了的職業經理人,也染上了“陰柔”氣,少有性格張揚硬朗者。外來空降兵少則三月,多則一年,少有能“熬”過二年的(個別滑頭或面愚實奸者或能力確實突出者例外)。于是,此企業人才流動便如“過江之鯽”一般。與此相反,照明行業另外一個巨頭,老板是工科出身,為人比較大氣豪放,不拘小節,于是整個企業的風格就顯得比較大氣粗獷,下面的業務人員聚在一起吃喝嫖賭罵罵列列便成為常事。
什么是職業環境造人?即一個人的工作環境與職業環境對人的行為習慣的影響。不同的企業對人的行為習慣影響不一樣,不同的職位對人的行為習慣影響不一樣。但有些行為習慣對人的要求是共通的。也是作為職業人必備的。這種習慣多多益善。比如: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已知彼、統合高效、不斷創新、關注細節等。一個有志于成為優秀的職業經理人或卓越的老板的人,應當努力培養自己優秀的職業素養。
有意思的是,有時候個人的職業性格會與所在企業的性格有沖突,如科龍等家電企業出來的人行事風格往往比較大氣,如果遇上比較“謹小慎微”的企業性格,沖突就再所難免了。遇到這種情況,營銷人要么改變自己的行事風格。要么腳底抹油走人。畢竟,胳膊扭不過大腿。
我曾經帶領過不同的團隊,也錯用過不少人,也曾經獨具慧眼,力排眾議的用過不少的人。雖然由于各種原因,我帶過的人才最終各奔西東離開了我。但我培養的人才的后期發展,大多讓我感到欣慰。不過,我也誤用了不少“土雞瓦狗”之流,這些人不僅沒有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反而養成了很多劣習。筆者曾經寫過篇《銷售人員的十大惡習》,就是基于此由感而發。所以去到好的企業,養成好習慣、形成好素質,是期望有作為的營銷人應當慎重考慮的。
我的一位經銷商朋友說過,過去做生意,坑蒙拐騙有的做,現在做生意,還是要誠信。特別是做大生意,人品更應當擺在首位。
看到不少業務人員追求短期行為,迷途不返,遂有此文,愿與眾營銷同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