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3月5日)靖笙和大家深入探討了創客到底是什么的話題,并且從中給出了靖笙的觀點:“創客根本上是一種人格,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創客,而且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創客", 今天就順著這個話題談一下靖笙對創客教育內涵的觀點。
國內學者認為,要弄清創客教育的內涵,必須先明確(可以從兩種角度理解創客教育):一種是“創客的教育”,旨在解決創客人才如何培養的問題;第二種是“創客式教育”旨在運用創客的理念與方式改造教育。 顯然,當前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創客教育應當是指第二種,即“創客式教育”。靖笙認為,兩者應該可以作為一個整體的兩方面構成創客教育完整的內涵----創客教育既是以創客人格為目標的教育,也是采用與創客活動高度融合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來開展的教育活動。
一方面,當我們把創客看成是一種人格培養目標,創客人格可以看成是根據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立德樹人要求、《中國學生發展的六大核心素養》所定義的"全面發展的人”所不可缺少的必備品格,換句話說,具備六大核心素養作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格特征,也包括了創客人格,所以創客教育的內涵也包括了創客人格的養成;
另外一方面,創客式教育的“在創造中學習”或“基于創造的學習”,針對創客概念中“出于興趣與愛好,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創設激發學習者創造興趣和愛好的學習情景和教學環境,在教學中強調把所學的知識與實現創意的真實任務情景聯系起來,讓學生合作解決創造過程中復雜的情景要素的問題,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使其養成創客所必備品質和關鍵能力。
創客活動是一個主體對外部存在世界進行探究和改造以尋求和建構內在意義世界的過程,建構主義者將學生看作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創客教育可以看成以創客人格為培養目標采用創客活動的形式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和經驗,在與他人協商、會話、溝通,在相互質疑的過程中,通過實際的創造實踐檢驗自己創意的效果,并且從中提煉總結出個人對知識的解釋和意義的描述,建構知識的意義,最終通過網絡等更大范圍的分享形成知識的社會化協商。
參考文獻
【1】高文、徐斌艷、吳剛 主編. 建構主義教育育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8年2月.
【2】何克抗. 論創客教育與創新教育.教育研究.201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