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17年2月6日),我國教育部印發了《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通知,并附上了《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筆者在全文閱讀后,不禁砰然心動,特意第一時間趕做此文。
雖然創客教育當下很熱門,全國各地關于校園創客空間、各種創客教育技術工具和關于創客教育的課程已經有很多實踐經驗,而在此通知頒布之前,解決創客教育和義務教育的結合還是一個政策上的盲區。例如佛山有些幾個月前參加創客導師班的老師們,培訓的時候還熱血沸騰決定大干一場,回到本職工作單位就遇一頭冷水------本校領導對創客教育的敲門聲還無動于衷,別提怎么開展了。而有些先行先試的學校,校園創客空間是建立了,各種創意電子器件和3D打印機等配備了,主管老師也做了大量工作和不遺余力地搖旗吶喊,可只能用興趣班的方式在學校推廣,很多學生不敢放棄傳統課程的”正業“,很多家長也還并不理解和支持,結果能持續參與的同學還是少數派,現狀可以說是曲高和寡。
雖說這份《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文件并不等同于創客教育小學課程標準,但是從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教學實施方式等方面和前期大家對創客教育的共識都已經高度一致了,因此筆者認為,科學課程可以作為開展創客教育的義務教育導入課程,考慮到小學正好是一個全面開展創客教育的合適學齡,如果說之前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次《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印發無疑就是這個東風,建議各地區的小學抓住這次課程改革的大好機會,全面開展創客教育的大膽探索。
首先,用這份通知印發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給哪些頭腦仍保守而頑固的校領導開竅就再合適不過了,因為根據這份2017年第2號的教育部紅頭文件的明確要求,于2017年秋季開始執行,剩下一個學期的時間了,時間緊任務重,再不擼起袖子開始干就趕不上了;
其次,比對科學課程標準文件的教學要求,根據文件的精神,學校可在保證完成實驗教學基本任 務的基礎上,擴大科學實驗室的功能 ,使其能為課堂外的科學探究和實踐應用服 務。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在科學實驗室中增設科學圖書角 、材料角 、工具角 、實踐角 、創客空間 、成果展示角和專題研究中心等,使實驗室發揮更多的學習功能。因此建議直接采用校園創客空間的方案來打造科學課程實驗室,在教學具的選擇中盡量采用傳感器技術、數字化教學輔助軟件等手段,這樣的投資既能符合義務教育中科學課程的教學要求,也可以延伸到更豐富的創客教育功能。
再次,根據《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滿足“科學知識”、“科學探究”、“科學態度“、“科 學、技 術、社會與環境“這些課程目標則可以采用創客式教育的課程開發方式來實施科學課程,例如可以參考SCS創客教學法的形式開發科學課程,SCS創客教育法是指:“情境故事引入——簡單任務模仿——知識要點講解——擴展任務模仿——創新激發引導——協同任務完成——成功作品分享”的情景教學課程設計。建議小學在實施科學課程中,用其中”情景故事-簡答任務模仿-知識要點講解“環節完成科學課程中"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技術與工程“某個領域課程內容的“科學知識”的教學目標,然后通過“擴展任務模仿——創新激發引導——協同任務完成——成功作品分享“環節達到“科學探究”、“科學態度“、“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的課程教學目標,并很自然地可以讓學生們把對課程內容知識的持續探索延伸到課外和校外。
最后,根據這次文件的要求, 各地要全面做好課程標準的宣傳和培訓工作,納入校長、教師培訓計劃,組織專題培訓,強化全員培訓,加大經費投入,保證實驗室建設、儀器設施設備和耗材等需要。要優化課程資源建設,重視發揮家庭、社區、校外青少年活動基地等作用,為保障課程實施創造有利條件。因此可以把校園創客空間建設、教具設置、課程開發、師資培養和義務教育中科學課程的要求結合起來,讓創客式教育能借此機會迅速開展。
因此,根據本次文件要求在小學中開展科學課程之于創客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推廣無疑是雪中送炭的破冰之旅,而采用創客教育來實施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卻絕對不止于錦上添花,在科學的基礎上創新可以讓創新更靠譜,讓創新驅動科學課程也讓教育更進步,兩者的化學反應只會讓自2001年啟動以來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之火越燒越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