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教育是一種指向“創造”的教育,是直面生存、建構知識、提升智慧的綜合教育,融合STEAM 教育理念、項目學習理念,強調獨立構建目標、獨立應用工具開展創造、知識建構、共享智慧、優化迭代、形成成果,是能夠帶來完整思維鏈條的教育形式,也是一種獨特而務實的創新人才培養系統、終身核心素養教育方式。
創客教育的教育目標可以分為以下三個維度的細分:
1.創新意識的提升
創新意識是指具有為人類的文明與進步做出貢獻的遠大理想、為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而獻身的崇高精神和進行創造發明的強烈愿望,在我們倡導的有中國特色的創客教育中,現在所要培養的人才已不僅僅是能夠把創意轉化成實體作品(物質產品)的創造者,而且還包括能夠把創新的思想、理論、方法轉化為精神產品的創造者,回答“為什么創”的問題,因此提高創新意識是培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實踐創新等核心素養,也是在應對“互聯網+”所帶來產業變革時必須提升的一種國民精神。
在創客教育課程中,應鼓勵學生“敢于挑戰成見、積極發現問題、充分感知細節、勇于嘗試變化、執著追求成果、精細應用工具、專注靜心打磨”。
2.創新能力的習練
“創客”代表了一種知行合一的身份認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終歸要通過“事上煉”的實踐才能出真知,要“貼近生活進行觀察,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技術和非技術手段,通過分享和協作發現問題、解構問題、探索解決方案,反復驗證、優化迭代,制出成品”。這一系列強調“事上煉”的行為能力共同構成了創客能力。
它要求學習者在實踐中獲得充分的習練機會,逐步掌握并能靈活選用工具實踐創意、實施創造,逐步建立起工程化的創客思維習慣,逐步形成敢于嘗新、勇于設想、積極驗證、堅持優化、精益制作的創客品格。
此外,信息化手段的應用是創客實踐的一大屬性。因此,創客教學過程應要求學生開拓聯想、全局統籌、搜集信息、調動資源,應用信息手段組織協作、積極分享;應充分鼓勵并引導學生應用信息工具輔助創造實踐,并為學生的信息化實踐創造條件與保障。
3.知識社會化建構的啟蒙
在基礎教育層面開展創客教育本身不是直接針對產業的需求,但其出現卻與我們所面臨的知識經濟的產業形態的重大更替有很大關系。創客運動代表的是持續不斷地以知識的社會化建構為基礎,以知識的實際應用推動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背后的創新驅動世界發展潮流。隨著分布式定制化生產模式的興起,而創新將引領社會不同領域的開放創新,是產業轉型與結構調整的優質驅動力。基于此,創客教育的一大歷史使命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擔當起中小學生知識社會化建構的啟蒙者角色,培養知識經濟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助推社會創新要素的聚集與激發,助推國家創新能力與競爭力的提升。
基礎教育層面的創客教育課程中適當融入產業創新前沿知識,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多親身了解工業革命、工業設計、生產工藝、產業生態、技術成果轉化、互聯網知識產權協議、知識產權交易等產業基礎知識和應用體驗,使學生潛移默化初步地接受一些產業常識和基本的產業參與能力,也將為將來接受專業化系統化的高等教育積累體驗、打好基礎。這既是培養未來創客群體的要求,也是從基礎教育層面助推政府“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的深層需求。
從教育發展角度來看,創客教育的最大意義是促進機制變革:由“創客式教育”帶來的創新校園、未來學校,將成為教育事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契機。因此,對創客教育課程的理解不應局限于“教創客”,而更應突出“像創客一樣教”,從“創客教育”到“創客+教育”再到“創客式教育”,充分實現創客教育工作的社會價值、時代價值。
參考文獻
【1】高文、徐斌艷、吳剛 主編. 建構主義教育育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8年2月.
【2】何克抗. 論創客教育與創新教育.教育研究.201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