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的選擇——中國軍人
彭水明(土教練)
如今中國的教育主流簡而言之就是考高分、迎熱點、做狀元、進名校。可彭衢杭卻在很多人看來是背離這一被高度認可的真理。在我這個他心中的“土教練”父親的引領下走了一條另類的、非主流的成長之路。因此,我和他就被冠宇一對不務正業的父子的名號。我還被很多媒體和家長稱為“杭州虎爸”這樣的“惡稱”。
如今的孩子都成了掌上明珠珍貴的不得了,可彭衢杭在幼兒園之前卻大多時間生活在條件不咋地農村,陪伴爺爺、奶奶一起上山、下地干著農活,光著膀子、赤著腳丫子,滿身蚊子包、曬得漆黑,活脫脫一個非洲難民的翻版。可這卻讓他在以后的成長中面對太陽高溫底下踢足球時和隊友說出,放心吧!太陽曬不死的,我很小的時候在農村夏天中午就陪爺爺奶奶下田插秧都沒曬死。
如今幼兒園很多小朋友引以為豪的是背了多少首唐詩、會了多少阿拉伯數字、能寫認多少漢字等等,可他卻是能很好的自己吃飯、上衛生間大小便、服從老師的教學安排、自己吃好給不會吃飯的同學喂飯。把干農活、燒飯菜、做家務作為從小必學技能。
如今家長擔心學生上下學安全,絕大多數孩子都是父母各種車接送,彭衢杭卻是幼兒園開始就是輪滑、公交車、自行車、跑步上下學,還美言之這樣學了技能、練了身體、省了錢一舉多得。以至于13歲時從杭州去廣東讀書也是輪滑14天1500多公里到的學校。
如今多數孩子把學業作為唯一需要全身心、全時段學習的方向,除了學校學習、放學、假期還得輔導班學習,他卻是除了學校學習,其他時間都在學和學業無關的各種五花八門的技能,11歲時都市快報的記者從獲獎的證書里統計出有24項不同的技能。可他還說還有很多技能想學沒有時間學。
如今多數學生假期游學不是美洲、歐洲、就是澳洲,他卻是每個假期去農村幫著爺爺奶奶干農活,報答從小爺爺奶奶對他的扶養知恩,還呼吁他的同學更應該去窮苦農村去體驗一下農村同齡人的真實生存環境對他們的健康陽光成長更有利。
如今很多家長都想盡辦法讓孩子讀好學校,他進入建蘭中學后卻在初二去了廣州恒大足球學校,他說建蘭很好但恒大可以更好的讓他系統的訓練足球,就算以后進不了名大學也無悔,因為他不想因錯過喜歡的運動和鍛煉健康身體而遺憾。
如今很多孩子都不愿意進部隊參軍,他卻是從小的夢想是做一名優秀的中國軍人保國衛家,他從小就特別注重自己的身體素質和意志力的磨練,從小開始吃了那么多苦,學了那么多文體技能就是為這一夢想做準備,就算考上海南師范大學只要條件符合就要毫不猶豫的去部隊,而且希望進條件艱苦訓練辛苦的野戰特種部隊。他不要學娘炮明星,要做保家衛國的血性鐵漢。現在他已經通過了體檢和政審,自己也正在為去部隊做各種準備,現在已經成為西部戰區陸軍的一名軍人。
自從都市快報介紹了他的成長歷程,全國各地不同媒體輪番報道他的故事,百度名字關于他的另類成長故事更是鋪天蓋地,不少人說他是天才,可他卻說自己很普通,只是比同齡人學了、做了更多的學業以外的技能和事情,成長的經歷更天性、更豐富罷了。現在一切都要歸零,從頭開始一步一個腳印的學習訓練,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四有中國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