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后的1945年8月30日。
中共領袖毛澤東魁梧的身軀走進了宋慶齡在重慶居住的松籟閣,他要拜見心中崇敬的孫夫人。
兩雙手緊緊握在了一起,他們互致問候。
這是兩位同年出生的同齡人。他們都非常關心對方的情況,都對對方懷有深深的敬意和謝意。
自從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在武漢分別,他們已經有18年沒有見面了。
這18年中,他們都在為實現孫中山的革命遺愿而戰斗。他們采取的是不同的方式,但是他們的目標是一致的。他們互相支持,合作得非常好。
抗戰的勝利,也給中國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戰后的中國究竟向何處去?
早在抗戰還沒結束時,蔣介石就準備搶奪勝利果實,恢復戰前的獨裁統治。他出版了《中國之命運》,公開宣揚法西斯主義,鼓吹國民黨###,叫囂要“解散共產黨,交出邊區”。
毛澤東則寫出了《論聯合政府》一文,提出為了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并保證中國戰后的進步,必須實現孫中山未完成的革命遺愿,并以聯合政府來取代蔣介石的國民黨獨裁政府。
全國人民希望建立一個和平民主的新中國,美國政府也出面對國共兩黨進行調停。
蔣介石不敢貿然發動內戰,他想了一個計謀:把內戰的罪名加到共產黨頭上。日本一投降,他就給延安的毛澤東一連發去幾封電報,邀請他到重慶談判建國問題。他的如意算盤是,毛澤東不是不知道他蔣介石心狠手辣,斷不敢到重慶來。那樣,他就可以對全世界說:看!毛澤東不來談判,共產黨要發動內戰!國民黨只好應戰了。那么,國民黨師出有名,就可以一舉消滅共產黨,蕩平解放區,中國就仍將是他的家天下了。
令蔣介石措手不及的是,毛澤東等人識破了他的陰謀,他置個人生死安危于不顧,大義凜然地來到了重慶。
蔣介石連一個談判方案也拿不出來,只好現抓人拼湊。
毛澤東這次拜訪宋慶齡,是在到達重慶后的第二天。
一個星期后,宋慶齡以保衛中國同盟主席的名義,宴請毛澤東和周恩來等人。
隔了一天,毛澤東、周恩來招待各國在重慶的援華團體負責人。而這些援華團體主要是通過保盟向解放區提供援助的。宋慶齡自然是座上嘉賓。
毛澤東致詞說,感謝各方人士的援助并希望這樣的援助能繼續下去。
所有這些活動都空前地提高了保盟在國際國內的聲望。
宋慶齡對18年后再見的毛澤東已經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她感到他不但是一黨的領袖,并且思想敏銳,識見遠大,令人欽佩。
而宋慶齡的妹夫、自稱是孫中山繼承人的蔣介石卻完全是另一副嘴臉。
不久后,宋慶齡回到了她久違的上海。
她原先在上海與孫中山度過多少難忘歲月的故居——莫里哀路29號,遭到日本占領軍的嚴重破壞,自來水管被掘走了,保險柜中的珍貴物品被洗劫一空,連最珍貴的她與孫中山的結婚誓約書也被掠走了。她無力重修這所房子,不得不向國民黨政府申請住房。當面對宋慶齡說過多少甜言蜜語的蔣介石,只撥給宋慶齡一所矮小的房子。“國母”遭此冷待,輿論紛抱不平。
蔣介石充耳不聞。他從鼻腔里哼出一聲:“不跟我合作,住這房子就不錯了!”
一直到1948年冬天,蔣介石眼見朝不保夕,又想利用孫夫人的身份和她與共產黨的交情來維持他的統治,這才討好般地下了一道手諭,把霞飛路1843號的一座花園別墅撥給宋慶齡作為永久住宅。這就是人們今天看到的上海宋慶齡故居。
在共產黨與國民黨之間,她早就作出了選擇。她把中國和平、民主、富強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中國共產黨身上。
她仍然要為自己的選擇貢獻最大力量。
鑒于日本侵略者已經被趕走,保衛中國同盟的任務已經完成,她宣布保衛中國同盟即日起改名為中國福利基金會,致力于戰爭創傷的恢復和建設工作。
隨著宋慶齡遷往上海,中國福利基金會總會也遷往上海。
1946年5月的一天,宋慶齡組織了700多艘船,滿載支援華中軍區的醫療器械,從上海出發,駛往華中軍區所在地淮安湖心寺,航程約三天三夜。當時內戰雖未全面爆發,但蔣介石早已磨刀霍霍。
船隊沿運河前進,第二天,到達了蘇州附近。一支國民黨部隊攔住了去路,要上船檢查。“這里有孫夫人、貴黨中央執行委員宋慶齡女士寫給沿途部隊的親筆信,還有聯合國救災總署的物資分發表。如果你們膽敢阻攔……”國際友人嚴斐德把信和分配表拿了出來,在軍官面前晃了晃。
浩浩蕩蕩的船隊駛離了國民黨部隊的最后一道關口,直向淮安進發。
當初,新四軍蘇浙軍區部隊在日本投降后不久,為了顧全大局,主動撤離了江南魚米之鄉,回到了抗日老根據地蘇北平原,組成了華中軍區。張鼎丞司令員、粟裕副司令員開始籌建軍區直屬醫院。但解放區的條件太有限了,一時如何能組建得起來呢?宋慶齡得知這個情況后,立即派嚴斐德來到軍區,了解了計劃組建醫院的規模和所需的物品。這700多條船上裝的東西,就是宋慶齡按照軍區醫院所需,由中國福利基金會配套提供的。不久,宋慶齡又請到了曾參加過西班牙戰爭醫療隊的美國外科醫生薛爾茨,以及內科醫生、化驗室主任、高級化驗師和總護士長等。這些外國醫生醫術高超,富有正義感,他們來到醫院,不僅大大提高了醫院的醫療水平,還幫助軍區培養了一大批人才。
為解放區做的工作越多,宋慶齡越高興。
這天,她又收到蘇皖邊區政府主席李一氓的來信。信中說,欣聞孫夫人將派員到蘇皖邊區籌建國際和平醫院分院,非常高興。希望和平醫院能有自己的新建筑和完全適合于醫院的全部設備。建筑費、設備費加起來,約需7000萬元。此外,還望能夠甄選介紹院長和內科、外科、產科的主治醫師、護士長,還有附屬醫學院的院長等。
對于這些要求,宋慶齡一一給予滿足。
到1948年,宋慶齡領導的中國福利基金會幫助全國八個解放區建立了八個國際和平醫院、42個分院,總計床位達11800張,還有幾十個巡回醫療隊和幾家頗具規模的制藥廠。捐去的現款有20億元之巨。
火熱的心腸,了不起的貢獻!
在與命運決戰的關鍵時刻,宋慶齡一刻也沒有忘記擔負著重大歷史使命的毛澤東和中央其他領導同志。一次她利用兩架美國軍用運輸機,給延安運去200多箱藥品和醫療設備。這些東西卸在機場上堆積如一座小山。
她給艾黎的養子黎雪送去了一封信。
黎雪是戰前宋慶齡送到延安參加中國革命的。
宋慶齡給黎雪的信中說,這些物品中有一部分是奶粉和葡萄糖,請從中抽出兩箱,分給毛主席和朱總司令。他們的健康并不是他們個人的事,而是關系到中國革命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