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持久抗戰是戰勝日本法西斯決定性因素
一些日本人認為他們是被美國或被蘇聯打敗的,在中國戰場只是打個平手而已,這些觀點在日本當今的媒體上還經常可以看到。對于這種觀點,金一南教授認為,美國向日本使用原子彈和蘇聯出兵東北加速了日本投降的進程,但中國的持久抗戰才是戰勝日本法西斯決定性因素。
導致日本最后投降的,是美國8月6日到8月8日的兩顆原子彈,然后是8月9日蘇聯紅軍出軍東北,百萬關東軍的殲滅。從這兩個點來看,包括太平洋戰場沉重的損失,日本人覺得它是被美國打敗、蘇聯打敗的,它不承認被中國打敗,而且這樣的說法尤其在一些右翼團體中非常的普遍。
但可以看看日本參戰老兵的說法,參戰的日本老兵回去以后,日本防衛廳出版的《華北治安戰》,在華北地區對共產黨作戰的人對中國戰場的評價,給他們非常深刻的印象,說在中國戰場完全沒有想到出現這樣的局面。
日本當時在華北戰場的作戰規劃是兩個月擊敗宋哲元29軍,三個月擊敗中央軍,讓中國屈服,結果怎樣?日本尤其沒想到,中國共產黨所創造的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完全沒有想到出現一個正面戰場,還有敵后戰場。阻斷交通線、割裂通信、陸上交通,在落后農村邊遠山區搞農村根據地,走到哪兒物資都沒有,人都找不到。中國出現這種全民抗戰的局面日本完全沒有想到,這給日本侵略者非常深的印象,當然這個印象今天也非常深地印在了日本的統治階層中,他們承認也好,不承認也好,這個印跡是抹不去的。中國的兩個戰場、兩種作戰方式讓日本人真正陷入了中國戰場的泥潭。原來想的是兩個月三個月,后來是六個月八個月,最后不得自拔,最后被拖死陷死。這難道不是日本的失敗嗎?難道這是日本的勝利嗎?這點可以用非常簡單的事實證明: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取得的第一場反侵略戰爭的勝利。
即使沒有太平洋戰場,即使美國不參戰,即使沒有蘇聯紅軍出兵東北,可能中國抗戰還要持續多年,但日本肯定能夠非常深刻地得到這樣的印象:中國人是再也不會屈服的,打多少年也要跟打下去,最后把你拖死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