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醫里多有長壽的人,他們有什么自己的小“秘密”呢?今天就跟著我們來看看吧!
中醫祖傳的六大長壽秘密
1、護好自己的雙腳
足部保暖是養腎的一種方法。這是因為腎經起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因此,足部要特別注意保暖,睡覺時不要將雙腳正對空調或電扇;不要赤腳在潮濕的地方長期行走。另外,足底有許多穴位,如涌泉穴。“腎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每晚睡覺前可以按揉腳底涌泉穴,按摩涌泉穴可起到養腎固精之功效。
2、大便要暢通
大便不暢,宿便停積,濁氣上攻,不僅使人心煩氣躁,胸悶氣促,而且會傷及腎臟,導致腰酸疲憊,惡心嘔吐。因此,保持大便通暢,也是養腎的方法。大便難解時,可用雙手手背貼住雙腎區,用力按揉,可激發腎氣,加速排便;行走時,用雙手背按揉腎區,可緩解腰酸癥狀。
3、有尿不要忍
膀胱中貯存的尿液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刺激神經,產生排尿反射。這時一定要及時如廁,將小便排干凈。否則,積存的小便會成為水濁之氣,侵害腎臟。因此,有尿時就要及時排出,也是養腎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4、吞津養腎
口腔中的唾液分為兩部分:清稀的為涎,由脾所主;稠厚的為唾,由腎所主。你可以做一個實驗,口里一有唾液就把它吐出來,不到一天時間,就會感到腰部酸軟,身體疲勞。這反過來證明,吞咽津液可以滋養腎精,起到保腎作用。
5、睡眠養腎
充足的睡眠對于氣血的生化、腎精的保養起著重要作用。臨床發現,許多腎功能衰竭的患者有過分熬夜、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的經歷。因此,不要過度熬夜,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有利于腎精的養護。
6、運動養腎
生命在于運動。通過運動養腎糾虛,是值得提倡的積極措施。這里向您介紹有助于養腎糾虛又簡單易學的運動方法:兩手掌對搓至手心熱后,分別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膚,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熱感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約200次。此運動可補腎納氣。
許多中醫享有長壽的關鍵在于養生:
1、起居有常,動靜適宜。如《管子·形勢篇》說:“起居時、飲食節、寒暑適,則身利而壽命益”。孫思邈提出:“養生之道,常于小勞”、“體欲常勞、勞勿過極”、“人欲勞于形,百病不能成”。華佗亦指出:“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百”。這都說明要動靜適宜,勞逸結合。即《內經》的所謂“久臥傷氣、久坐傷肉”。勞動、運動是長壽之道。
2、減思慮,蠲喜怒。《上古天真論》說:“內無思想之患,以恰愉為務”。著名醫學家李東恒說:“凡怒念、悲思、恐懼,皆損元氣”。《醫鈔類編》說:“若日逐攘憂煩,神不守舍,則易于衰老”。說明不能過分喜怒悲哀,不能過分憂愁思慮。
3、飲食有節,戒除偏嗜。《管子》說“……飲食有節……則身利而壽命益……飲食不節……則形累而壽命損”。說明飲食要有節制,要定時定量。《素問·臟氣法時論》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說明食物應多樣化,應互相搭配。《素問》所謂:“多食咸則脈凝泣而變色”則提示人們飲食應清淡,不宜太咸。
4、慎房室。《內經》說:“若入房過度則傷腎”,放縱情欲,耗精過度就會“半百而衰也”。《千金方》上更說:“恣其情欲,則命同朝露也”。
明代龔應圓曾有一篇概括養生之道的“戒忌箴”,言簡意賅,面面俱到,茲錄于下:“絕戒暴怒,最遠房室,更慎起居,尤忌憂郁,順就寒溫,調節飲食,毋以為言,虛偽無益,一或失調,噬臍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