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恨的就是,不論我們生了多大的氣,
他都能說一聲:“睡覺!”
然后不出10秒,就能聽到他的呼嚕聲。
這時候我就會氣得要死,
他居然能在這種壞情緒中睡著?
書上說:如果你要與丈夫談一件事情,
一定不要說:“我想和你談談。”
而是先說點其他的事情,
這樣他才可以接受。
我照著書里的方法對他試過,
可實際效果太差了。
跟他開玩笑可以,
但一介入我要說的話題,
他就不吭聲。
他越這樣,我越想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為此我還做過好多努力,
可是這些都不行。
他為什么這樣?
怎么就有事兒不說清楚呢?
一說到正題就逃避、敷衍!
我覺得和他根本不能深談一些問題。
也許人就是這樣吧,
對不明確的事情缺乏安全感。
可是,
兩個人之間的交流不該是坦率的嗎?
我最拿她沒辦法的就是不知道她什么時候是在開玩笑,
什么時候是在當真,
這讓我很無所適從。
本來一開始,說得挺高興的,
但她突然就會抓住我的哪句話,一下子翻了臉,
讓我特別沮喪。
時間長了,我也就學會了含混過去最好。
最讓我哭笑不得的是,
她會把小說和電視里發生的事情往我身上安,
經常問我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
比如那天,一個電視劇里女主角家世、背景、長相都非常好,
讓劇中的兩個男主角爭來爭去。
她就問我:“是不是男的都喜歡這樣的女的呀?”
我順嘴回了句:“應該是吧。”
她就開玩笑說我公司里有個女孩長得很像那個女主角,
肯定喜歡我。
我說,還真的有點像,
這下子可糟了,她突然就生氣了。
看著她火了,我就想著趕緊讓這事過去吧,
睡一覺就好啦,這是個什么事嗎!
她可倒好,像個小孩子在“鬧覺”,
偏偏不睡,把我推來推去的,非要跟我談談。
那就談吧,可她又不說話了,
滿臉委屈得好像我真做了什么壞事一樣!
這還讓我們以后有什么可聊的,
談話當中的禁忌也太多了,
而且這些禁忌都是她單方面規定并永遠在變化著的!
唉,真不知道她的腦子里整天都在閃些什么念頭?
子木先生:
兩個人的婚姻是一種雙人舞蹈,和諧的方式有很多。一是兩個人舞步相同,姿態相似,夫妻同心,跳得像一個人似的,但這不是婚姻的最高境界。因為這樣的舞蹈在跳的時候不能隨心所欲,即興發揮,你必須遵守規則,對細節亦步亦趨,不能松懈。這種舞蹈跳起來可能好看,也容易得到別人的欣賞和贊同,但跳舞的時候不是全身心地享受,而是表演。另一種舞蹈是夫妻舞步可以不同,姿態可以不一,但節奏卻一致,舞蹈呈現著內在的和諧。跳舞的人根據自己對婚姻(音樂)的理解,身隨心起,步隨意發,跳到高潮時,兩人的舞姿高低相錯,剛柔相濟,相得益彰。初看來以為夫妻配合失當,仔細琢磨才知道相互的配合才是婚姻的最高境界。
大多數女孩都希望所愛的人慢慢地變得和自己相似,大多數男孩更愿意和相愛的人保持合拍。為了各自的目的,婚姻中的一個情緒、一句話,或一個小節所引發的爭執,其實都是婚姻在彼此修煉,我讓你得道,你讓我成仙。
西西的情緒化究其本質是一種“使小性子”,但個中意義卻深遠,絕不能以對錯來論。東東需要把這一段時間的事都想一想,是否對西西有些言語怠慢?情緒的特點是蓄積,只會在忍耐中爆發。夫妻間的感情用事必定是有一些生活事件作鋪墊的,西西的“無理取鬧”,東東難逃干系。
根據舞蹈的理論,東東有兩種對應方法:一是與她相似,也表現出情緒化,認認真真地對起話來,澄清事情,表達觀點,協助西西發泄心中不滿;二是與她配合,西西越是胡攪蠻纏,東東越是寬容耐心,萬般柔情把對方的哀怨化于無形。對爭論的回避應該歸屬在哪類對應方法中,要看具體的效果。如果回避爭論,雙方都能平靜下來,則是一種互補。如果回避反而加大了沖突,就是一種相似,因為回避的實質是對抗。當然,我不排除對爭論的回避是一種膽怯,是潛意識里對自己沒有信心,不相信自己能掌控大局。對男人來說,回避還有另一種心態是怕麻煩,不愿對妻子的情緒負責。正如在舞池里,拒絕邀舞會給對方帶來沉重的挫敗感。
子木夫人:
男人的內心總需要更大的自由度,他們無意識地以為自己永遠是自由的,女人的心思卻像是一條條繩,慢慢地把心愛的人捆綁起來。我是女人,我理解西西為什么那么懊惱,女人天性對差異敏感,她們渴望從丈夫嘴里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好的婚姻像醉酒一樣有一種“醉情”,兩個人在一起,時空顛倒,瘋瘋癲癲,西西正處在那種醉情狀態,無奈東東的“酒”已經醒了。
大多數比較有智慧的男人,骨子里盼望女性稍微有些弱智,在強勢心態下,他們更能表現自己的忍讓與寬容。他們處理昏頭昏腦的女子從來都是得心應手,心寬的時候任你胡鬧也大肚能容,心窄的時候,扔你一旁不理不睬,讓你自個去消化融解。智慧的男人把清醒的女子看成是一種危險,知道任何婚姻內的偽裝都如同皇帝的新衣,但婚姻里都沒有“演戲”就沒有激情。大多數弱智的男人不喜歡情緒化的女子,因為情緒是帶刺的玫瑰,會在美麗的外衣下碰傷自己。弱智的男子不懂裝傻,他們總是很認真,生怕對方會誤解自己的意思,其實,所有交流都是在一環套一環的誤解中進行的。
我不喜歡東東的隱忍與退讓,因為看得出他心中對退讓不服,他認為西西的談話中有許多禁忌,其實禁忌可能是東東自己內心的。很多事情要么面對,要么接受,都不會成為禁忌,只有既不能面對又不能接受才會是禁忌。在婚姻中面對不能化解的矛盾,兩個聰明人會調整距離來保持關系,一個聰明人會通過示弱來維系平衡,而兩個“笨人”卻只能任由矛盾激化而無力挽回,但愿東東西西不是笨人。
子木夫妻的建議:爭吵的技術
1. 婚姻中的兩人需要的空間概念可能是不一樣的。相對來說,男子能容忍的自由空間要大一些,但他們并不善于與妻子保持合適的親密距離,常常不是太近就是太遠。太近的關系讓婚姻感覺窘迫,太遠的關系又讓彼此覺得疏離。如果女子要讓男子和自己靠近,首先要讓他覺得安全。
2. 女性對空間的需求有很大的矛盾性,她們內心對空間的需要比男性大,原因是她們有更多的感覺與想象。現實中的她們喜歡走一條與內心相反的道路,把親密關系搞得密不透風,殊不知,關系越近的時候女子內心越脆弱,敏感、抱怨由此而生。
3. 女性的“吵夜”更像是婚姻中的*,只能用愛的語言來安撫,理性在這個時候是多余的。東方的女子習慣用抱怨來傳達愛情,當一個女性無端地對誰抱怨時,誰的黃金機會就來了。婚姻中也一樣,聰明的丈夫應該能讀出妻子抱怨中的柔情。
4. 中國俚語“夫妻沒有隔夜仇”可稱為婚姻中的金玉良言,聰明的夫妻總要把矛盾化解在睡覺前。很多夫妻間的隔閡,不是爭吵出來的,而是回避出來的。爭吵讓婚姻保持開放的態度,回避卻讓婚姻的問題沉淀和潛抑,到了一定程度婚姻就會變質。
5. 相比來說,我們更喜歡愛抱怨的女子,因為抱怨是一種開放的態度,愿意引發婚姻的碰撞。仿佛是要鐵棒磨成針,男女雙方沒有全情投入,婚姻也不會成長更新、與時俱進。不抱怨的女子對婚姻可能存在過度認同,有可能使好男人變“壞”,壞男人變得無所顧忌。
6. 不過,夫妻的爭論重要是表達,而非求同,事事要求觀點一致的夫妻,彼此關系會變得緊張。承諾是一種壓力,一致性也是一種壓力。讓婚姻保持彈性和多樣性的辦法就是注意傾聽,夫妻之間,態度是決定一切的,不管對方是否無理取鬧,態度好一切都好!
7. 良好的婚姻會存在許多的不確定性。聰明的夫妻有意識地避免誰是誰非的話題,會更多地使用“選擇”這個概念。我選擇這樣的觀點,或我選擇那樣去做,選擇并不等于自己是對的,也沒有暗指對方是錯的,這樣會讓婚姻雙方都感覺寬松。
8. 情緒是女性語言表達的動力,但語言交流存在許多不確定的東西,尤其在雙方爭執不下的時候,最好不要依賴語言,比語言更好的東西是表情、姿勢、行為與態度。一般來說,非語言的交流不容易誤解,因為這些表情(哭、笑)、眼神(欣賞、討厭)、姿勢(擁抱、撫摸)、手勢(來、去)是人類慣用的,超越文化與種族的,因而也是最容易交流的。
一語中的
我和丈夫結婚有六年多了,兒子也四歲了。我和他是經人介紹認識的,交往了一年多才結婚。婚前他就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但我覺得這樣的人老實、可靠。婚后生活很平淡,尤其有了兒子以后,為了方便,我經常帶著兒子住在我媽媽家里,而他呢?他只是每天和我們一起吃晚飯,然后就回我們家去了。他從來不逗兒子,兒子跟他也不親。我們之間話不多,總是我在說話,有時候他聽著高興,也只是笑笑而已。如果我們吵了架,他也不會主動講和。我經常感到自己是在跟一個木頭人生活,情緒不好的時候,我就想:我要跟這樣的人過完下輩子嗎?
其實他這個人還是很善良的,只不過好像天生感情冷漠,他家里的人也都這樣,他的父母對我的孩子也一直好像沒有特別濃厚的感情。
一個人選擇了香草冰激凌,應該吃不出巧克力的味道來。丈夫一直就是那樣的一個人,不善言辭,少言寡語,問題是你自己的口味是否已經有了改變。
其實,表面情感冷漠的男子骨子里可能是溫情脈脈,這樣的男子羞于表現自己,在你和孩子都那么自得,有姥姥姥爺圍繞的時候,他靜靜地回避在一邊,把自己的情感掩藏起來。在另一些關鍵時刻,當你和孩子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可能會變了一個人。問題是你如何創造這種機會,讓他的真愛可以從內心深處閃現。對喜歡沉默的人,語言交流是缺少功能的,你需要善用表情、肢體語言,以及行為來補償交流功能,就像面對聾啞人,責怪是沒有意義的,為什么我們不學會啞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