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性神經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焦慮癥,患有此心理疾病的朋友們常常會感覺到不安甚至會出現恐懼的心情,那么,在生活中哪人群最易患上此病呢?遭遇焦慮癥我們如何治療才有效呢?
哪種類型的人容易引發焦慮癥:
追求十全十美這類人因為要求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完美無缺,所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事物上,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即有很強的占有欲、控制欲,在臨床上常稱這些人具有強迫傾向。
過 分追求完美的人在某些事情未完成時,就會產生相當強烈的焦慮感,覺得渾身不對勁,所以,不論在任何情況下,他都必須今日事今日畢,一旦碰到什么事沒法馬上 做完時就會緊張萬分。倘若跟別人一起做事時,別人不根據他的標準來做的話,他也會覺得如坐針氈。這類人往往更易患焦慮障礙。
具 有自卑傾向的這類人常常會有強烈的不安全感,有些人深信自己的容貌、身體特征、口才、表情、學業成績、體能狀況處處不如人,由于堅信不疑以致這種觀念根深 蒂固,每當與別人在一起時,這種想法就蜂擁而出,使其無法放松來與別人交談和交往,總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有些人在感覺到別人投過來的視線時,臉上的肌肉 就會馬上僵硬起來,嘴巴張不開,甚至連喉嚨也會發生阻塞感。過分自卑往往易發展為社交焦慮障礙。
過度的關心自己,到最后就有可能轉變為焦慮。這些人通常會以自己為中心,異常的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態,當身體出現任何的特殊時,他們就會表現為十分的不適,最后演變為嚴重的焦慮障礙。
關于焦慮癥的6大誤區
誤區一:生活上不時會出現焦慮的感覺,這些感覺出現就代表患上了焦慮癥。
真相:日常生活中有焦慮的感覺是人之常情,沒有誰可以做到真正的無憂無慮。
首先,我們分辨自己的焦慮是否“過多”、“長期”、“不必要”;其次,我們也要留意這種焦慮情緒是否對自己的日常生活造成負面影響,如導致不能上班、上學等。只有滿足以上兩條的焦慮才需要我們重視及處理。
誤區二:焦慮癥就是精神病。
真相:人們口中的精神病往往指的是精神分裂癥。焦慮癥是情緒困擾的一種,病因之一是腦部化學遞質分泌不足,但這與精神分裂癥的腦部化學遞質有所不同,因此,焦慮癥絕不等同于精神分裂癥,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也不會有幻聽、妄想等情況。
誤區三:焦慮癥主要是個人性格問題,通常都較為內向。必須將性格完全扭轉過來,才可能克服焦慮癥。
真相:部分焦慮癥的人在性格上可能真的比較內向,但這只是一種可能的成因,除此之外還有更多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如家族遺傳、腦內化學遞質分泌因素,長期處于沉重壓力之下、個人的思維模式和生活習慣也有重要影響。因此,無需刻意扭轉性格,“有的放矢”才是關鍵。
誤區四:無論焦慮癥有多嚴重,靠個人意志都可以完全克服。
真相:如果用堅強的意志去面對目前的情緒困擾,確實對緩解有積極作用,但單靠個人意志并不能克服焦慮癥,還需要專業、系統的方法才能成功,如專業自助書籍、心理咨詢,較嚴重的更需藥物幫助。
誤區五:只要定時按量服用精神科藥物,就可以治愈焦慮癥。
真相:藥物確實對焦慮癥有一定幫助,但焦慮癥的成因并非純粹生理因素引起的,個人適應不良的思維模式和處理壓力的錯誤方法也是關鍵所在,因此藥物治療和心理咨詢是相輔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