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博客這個概念十年前國內就有了。
我在2003年的時候,注冊了一個域名www.iwrite.cn,意思就是“俺寫的東西”,也就是把自己寫的東西分享到互聯網上。當時有個叫做oblog的免費獨立博客系統,我就用它快速搭了個博客。(現在www.iwrite.cn已經關閉了,域名也不是我的了,但是可以通過一個叫www.archive.org的網站查看到當時的網頁截圖),當時對博客的認識也僅停留在網上日記的范疇。當然當時搭建博客平臺也只是興趣使然,而我們現在要研究的,是如何通過博客,促進我們產品或服務的推廣了。
目前互聯網上可以查閱到大量的關于博客營銷的文章,或是理論研究,或是實戰案例,但是絕大多數都有一個相同點:由互聯網相關人士所著,因此從他們的主導思想上可大致可以分以下兩大流派:
1. 建站流:由于大部分博客平臺都提免費博客,模板、空間都是免費,搭建一個展示型的企業站完全可以勝任,也就是把博客當成一個免費的傻瓜型模板建站系統。更重要的是,因為博客供應商主域名一般權重都比較大,那么在其下的博客,也有一定概率會被搜索引擎現實的比較靠前,利用這一點,可以實現免費宣傳產品的效果。提倡這個流派的,一般先前是從事網站建設的。
2. SEO流:懂SEO的人都知道,外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主站的權重,但外鏈又是不容易找到的,因此該流派就把眾多的免費博客,當成全自動(全部自己動手)增加外鏈的法寶。或者干脆就利用某些供應商對搜索引擎親和度的優勢,把博客本身當成一個目標頁面進行優化,使之出現在搜索引擎前列。提倡這個流派的,一般先前從事的是代客SEO的。
這兩大流派的思路在特定情況下確實是有用的,但是我們應該從一個更高層次去理解博客營銷。我們過多地在博客上添加企業的東西,看似建站成本節約了,但是也要考慮到同時也間接降低了企業形象;看似利用個人流量宣傳了企業產品,但是也要考慮到正因博客上個人信息所占比率被擠壓,對你感興趣的訪客會隨之減少。而把博客當做單純的SEO的跳板,那副作用也會較大:一朋友因為在他的新浪博客上發了很多鏈接,結果導致長期積攢下的百來篇文章被咔嚓,這是嚴重的得不償失!
我們可以感覺到,現在的企業產品同質化競爭十分嚴重,可以說幾乎是找不到什么產品或服務是獨家提供的,而且隨著互聯網帶來的信息透明化,價格也十分的接近。最好的例子就是我自己,因為偏好通過淘寶購買東西,不知不覺已經成了鉆石買家(不是賣家。。。),然而現在,就連我這個鉆石級的買家上淘寶也非常頭疼,因為一樣的東西、一樣的價格,挑得頭暈眼花。買家尚頭暈,更別提賣家了。
因此,消費者最終會趨向于通過產品和價格以外的因素來決定他的購買選擇,其中決定性的因素就是信任感。企業主的博客恰恰就是增強客戶信任感的重要武器之一:因為博客本質上是在講述企業主自己的思想,我們潛意識里一般認為,什么品行的企業主,締造的企業也會是什么品行,所以通過冷冰冰的企業產品官網看不到的東西,可以通過企業主的博客來向大家傳達。
有的人說那么我可以在我博客里故意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光明磊落的善人,其實你寫了就知道,小人是寫不出君子的東西的,特別是要寫上很多篇的時候。因此,在產品和服務嚴重同質化、價格又是基本接近的時候,消費者更愿意選擇一位有德行的企業主領導下的企業的產品。
這就是所謂的“賣產品不如賣自己”,我想博客營銷的真諦,也就在于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