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日,群里眾師聊到讀書,今日,又與一同仁朋友聊到讀書。朋友問我看些什么書?個人所感,記于下:
在群里,有人問,“禮儀培訓師應該看些什么書?古代哲學書哪些可看,請推薦一些書?!保沂菒蹠?,百忙中忍不住發了言:
“中國古代哲學體系,個人認為均可看,不在看的什么書,而是看書人,有堅定溫和的內心,不帶目的,不功利,受益則好,不受益也無礙。
道法自然,莊家逍遙,儒家仁和,易經萬經之首、含陰陽之理、變通之道,佛家豁達、通透,孫子兵法有術,法家講制,以及中庸、方圓之哲學,中國古代哲學,各有其好,也有其弊,如中國人的處世哲學,中庸之道,有好有不好;如方圓哲學,把握不好,過方過圓均不好;凡事過猶不及,極勝也極衰,佛家講不可執相。所以,不在書,而在看書人!在看書人的心和思想,不著相,不執念,自然大氣、通透、豁達。
大勝以道,小勝以術,大勝以德,小勝以智,其實很多事,大道相通,只是形式表現不一
,社會百態、歷史文學、現實紀實、報刊雜志,甚至電影電視……,無一不可,均可看可讀,博覽群書,看書、讀書,卻不為書所擾,不為書所累,加上個人生活閱歷、工作經歷、所思所悟,最后,自己就成了寫書人。而這位禮儀培訓師,也成為一本活教材?!?/wbr>
今日,同仁朋友又問我看些什么書,言,“我見你對禮儀內涵的研究頗有深度,不知平時都會看哪些書籍或其他學習好方法?”,我很慚愧,老老實實答如下:
“中學時愛上古詩詞的境與采,讀了很多詩詞歌賦,大學時讀了很多西方哲學書、中外文學名著、一些歷史書,后來讀了東方哲學,包括論語、中庸、菜根譚、道家、莊家、佛家、孫子兵法等,同時也讀小說、雜志、文學散文、暢銷書……,不分體裁、風格,不分電子,還是紙質,加上自己在生活、工作中的經歷、感受,很慚愧,從未研究,只是個人體悟,一已之言。
禮儀的專業書在開始上禮儀課的時候開始讀,讀了十幾年了,發現專業書也大同小異,后來自己參編了幾本禮儀教材,一想禮儀書都是我們老師寫出來的,其實大道相通,所以現在可以不依托任何一本書,而是在培訓時根據單位和學員情況,自己在腦里組織架構、考慮側重點等,應情應景,自成體系。”
以一顆樸素心讀書,不功利;以一顆平和心讀書,不急燥;以一顆入世心讀書,不避世。中國古代哲學了集合了先賢思想、圣哲智慧,經歷了歲月滄桑,從遠古走到今天,經受住了考驗,可讀,但也有其弊,讀書人應自知?,F代很多書為快餐,或者明顯地功利性,經不起歲月的考驗。讀書人需有所選擇,最后怎么樣,個人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