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政治家賈誼說:“大人物都不拘細節,從而才能成就大事業。”孟嘗君的門客中都是些“雞鳴狗盜”之徒,然而這些無賴都有一技之長,大可運籌帷幄,小可危難救人。
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應該全面了解下屬員工,知道他的長處和短處,并進行優化組合,使其為企業的發展貢獻最大的力量。
我國古代有一則“西鄰五子”的寓言,也說明了“揚長避短,合理用人”的道理。這則寓言說的是西鄰有五個兒子,五子中除一個樸實、一個聰明之外,其余一個是瞎子,一個是跛子,一個是駝子。由于西鄰注意發揮每個兒子的長處,叫樸實的種田,聰明的經商,盲人算卦,跛足搓麻,駝背紡線,用人所長,避人所短,使五個兒子均無衣食之憂。
知人善任,注意發揮每個人的特長,是管理者的一個基本功。作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不但要知道每一個人的特長,還應掌握每一個人的不足,在使用中注意發揮其特長,并根據其不足做好防范工作。武帝劉秀就是這樣一位領導者,由于他知人善任,成就了一世偉業。
劉秀深知每個將領的長處和短處,他用人總是揚長避短。他手下有一名大將叫賈復,這個人的長處是作戰勇敢,短處是容易輕敵。因此,劉秀不讓賈復為主將,而是讓他在有名望的將軍手下為副將。如果必須讓他為主將率軍遠征,必得派一名德高望重的人做監軍,給予必要的節制,免得輕敵失事。
古人說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其長處,同時也有不足的地方,用其長處,人才就會有使不完的勁;用其短處,人才就成了“開著拖拉機追兔子——有勁也使不上”。正確的方法是揚長避短,在發揮他的長處的同時,對他的短處還要有所抑制,防止他的短處造成負面影響。這是需要我們企業管理者時刻注意的。比如,一件需要迅速處理的工作,可以交給反應敏捷、動作快速的職員,然后再由那些做事謹慎的職員加以審核;相反,若有充裕的工作時間,就可以給謹慎型的職員,以求盡善盡美。
[U1] 清代思想家魏源指出:“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長,不知人長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長,則不可以用人,不可以管人。”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企業如何使用人才,把人才的效用發揮到最大化成為企業管理者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要想做到人才效用最大化,管理者必須根據發展狀況和實際需要,認真研究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什么崗位要什么樣的人才,要做到?中有數。同時要清楚了解員工的能力與特長情況,尤其要善于發現那些默默無聞的人才。要根據人才的專長,揚長避短,合理使用人才,只有這樣才能最大化地激發員工的潛能,為企業帶來更大的收益。
知人善用是一種領導藝術,古人知道用人不求全責備,論大功不尋小過的道理,劉邦所用的人不少都負有惡名,但都有一技之長,合起來就是一個整體,無往而不勝,劉邦用人只求獨當一面而不要求文武齊備,這就是劉邦能得天下的原因吧!
凡是有才能的人往往恃才放曠,狂傲不羈。所以用人之道,貴在不拘一格,用我所用不計其他,才能人盡其才,發揮最大的效用。三國時期的孫權用人成功的秘訣之一,在于他教育部下的獨到方法:“貴其所長,忘其所短”。這里的“忘”不是普通的忘記,而是明知道人的短處,卻不去指點他,即使指點,也不要當面指責,應當選擇適當的時機提出來,因為任何人都喜歡被人稱贊,討厭別人吹毛求疵。稱贊自己的長處,就會產生積極向上的動力,而挑自己的毛病,就會萎靡不振,失去工作的積極性,因此,身為領導者,應該學習孫權不吝贊美人的長處,多發揮部下的長處,勿揭其短,這樣才能使部屬健康成長。當然,不是一味地、無原則地放縱人才的缺點,也不是無視人才的品德,關鍵要把握一個“度”。
摘自管理技能專家,實戰企業教練孫平《高層管人中層管事》;
相關搜索:管理技能孫平|管理培訓孫平 管理培訓哪個老師講的好
管理技能孫平 管理技能哪個老師講的好
管理技巧孫平 管理技巧哪個老師講的好
管理系統孫平 管理系統哪個老師講的好
管理咨詢孫平 管理咨詢哪個老師講的好
管理實戰孫平 管理實戰哪個老師講的好
管理課程孫平 管理課程哪個老師講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