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成為時下最熱門詞匯,越來越多的企業、甚至于行業都開始了“互聯網+”的過程,而對于企業培訓行業來說,“互聯網+”也正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培訓行業的發展方向,其中如何能夠實現培訓市場的“互聯網+”,為企業培訓市場帶來全新血液成為了諸多企業和培訓機構愈加關注的問題。
傳統企業培訓模式問題凸顯
目前大部分企業對于傳統培訓模式還有所依賴,甚至于重視的程度,但在“互聯網+”的影響下,傳統企業培訓的不足已初露端倪。
1、培訓師產能有限,跟不上發展速度
過去的培訓,講師普遍通過面授教學,每期教授的學員數量有限,有時候針對大型企業的培訓還有可能全國各地的跑,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一招鮮的課程成了首選,講師用大約2-3個月開發一門課程,開發結束后就用上1年,甚至好多年,這種速度遠不及知識迭代與企業發展的速度,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培訓也未必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2、好資源與好企業難相遇
過去企業尋找培訓資源,往往是通過線下與培訓機構溝通,以及培訓課程體驗等方式來做出衡量與選擇,這種方式不僅信息獲取不夠全面,而且衡量標準過于片面,企業有時候不可能將培訓機構的課程全部看一遍再去做選擇。而對于培訓機構來說,如何找到優質客戶也是一個問題,精心開發的優質課程無法充分的推廣出去,無法發揮課程的培訓效果,因此就造成了“企業找不到好資源,好資源遇不到好企業”的尷尬局面。
3、個性化學習需求涌現,培訓機構面臨挑戰
隨著員工們能力的差異性逐漸擴大,傳統“一鍋端”的培訓模式不足以滿足員工的培訓需求,并且培訓效果也很一般。員工們需要的是個性化、定制化、適合自身崗位的培訓,這就需要培訓機構需要對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崗位,不同的員工層次進行分析,來開發不同的課程,對傳統的培訓機構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4、大數據帶來個性化的培訓服務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數據將我們的一切展示的清清楚楚。在培訓過程中,數據讓我們了解到學員們最需要的是什么,最想學的是哪一門課,培訓機構可以就此為不同需求的學員開發或推薦最合適的課程。而且培訓不再是“講師講,學員聽“的單向模式,而是一個全員參與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