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回顧和諧文化研究的基礎上,本文對有關和諧企業文化內涵與構建的文獻進行述評。最后,根據分析存在的不足,提出未來研究展望。
關鍵詞:和諧企業文化 和諧文化 企業文化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確立和諧文化的戰略地位之后,相關研究發展迅速。企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單位,和諧企業文化亦是和諧文化的重要內容。從已有文獻統計來看,最關心的是構建和諧企業文化的途徑,其次關心的是和諧企業文化的內涵。可見,“為什么”已得到社會的高度認同,“是什么”和“怎么做”是當前國內文獻最關注的命題。本文將評述此兩大研究熱點,即和諧企業文化內涵與構建和諧企業文化。
1 和諧企業文化內涵
和諧企業文化是在和諧文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概念,是和諧文化系統下的一類子文化,和諧企業文化的內涵必須與和諧文化的內涵保持基本一致。和諧文化是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以和諧為思想內涵、以文化為表現形式的一種文化系統(卞敏,2007),融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規范、社會風尚為一體,反映了人們對和諧社會的總體認識、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熊錫征,2007),主要包括思想理論、道德風尚、文學、藝術、科學、教育、宗教、哲學等表現形式(韓美群,2007),以倡導、研究、闡釋、傳播、實施、奉行和諧理念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形態、文化現象和文化性狀(李亞彬,2006)。曹德本(2000)認為和諧文化是人際和諧、群體和諧和天人和諧三大和諧的凝結。和諧文化應具有四相結構,包括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身四個方面的和諧。寇東亮(2007)認為和諧文化有三重意蘊:在文化類型學意義上,和諧文化是以和諧為核心理念與根本價值取向的文化;在文化結構論意義上,和諧文化是以社會各種文化元素、文化形式的協調互動和有機統一為根本特征的文化;在文化社會學意義上,和諧文化是與市場經濟、民主政治、人的全面發展相契合的文化。基于各位學者的觀點,作者認為:和諧文化是以和諧為核心價值觀,以倡導、研究、闡釋、傳播、實施、奉行和諧理念為主要內容,以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規范、社會風尚為主要表現形式,以社會各種文化元素、文化形式的協調互動和有機統一為根本特征,以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身和諧發展為目標的文化體系。
和諧文化是全社會倡導的文化,以企業為創建單位,提倡的文化是和諧企業文化。和諧企業文化是和諧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諧企業文化是民族優秀文化的具體體現(溫小靜,2007),傳承了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和諧企業文化是符合企業所在生態系統的發展規律的企業文化(吳欽春,2007),順應了當代企業發展的規律。許多學者界定了和諧企業文化的概念:和諧企業文化是現代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逐步形成的、為全體員工所認同并遵守的、帶有企業個性的價值觀念、經營理念、精神風貌和發展目標以及這些觀念在生產經營實踐、管理制度、員工行為與企業對外形象的體現的總和(熊兵,2006);和諧企業文化是指以和諧思想作為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強調企業各個部分的有機結合、適度調整、和諧統一,在管理中以人為本,對企業內外部子系統進行有序協調,有效整合,形成和諧融洽的企業心理環境和氣候,建立員工和企業的雙贏結構,實現雙方的可持續發展(傅曉明等,2006);和諧企業文化是民族優秀文化的具體體現,是一種具有企業自身特色的現代文化,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以企業為載體,以人為中心,以文化為引導,以理解、教育、引導為切入點,以尊重、相信、激勵為策略手段,以培養和塑造人為目的,激發職工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促進人的全面進步和企業的健康發展(溫小靜,2007)。借鑒多位學者的觀點,作者認為:和諧企業文化是在和諧文化影響下,以和諧為核心價值觀,以企業與外部和諧、企業內部和諧為目標,在適應外界環境和整合內部資源的過程中獲取,經全體員工認同并實踐所形成的企業文化。
2 構建和諧企業文化
在構建和諧文化的社會背景下,創建和諧企業文化成為企業文化工作的一個新方向。一些學者從宏觀層面探討如何構建和諧文化,一些學者從微觀層面探索如何構建和諧企業文化,分析的層面不同,但兩者有著內在的緊密聯系,前者指引后者發展,后者支持前者實現。
探討構建和諧文化的文獻,可根據關注的內容分為兩類。第一類文獻關注文化自身的創建、傳承與發展:袁望冬等(2007)認為建設和諧文化要實現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的融合,提倡“大科學”觀和“通才教育”觀、加大對科學技術的人文關懷、強調“以人為本”、鼓勵創新、解決現實社會問題可以實現這兩種文化的融合。熊錫征(2007)提出建設和諧文化的路徑要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以和諧文化為主旋律;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諧思想觀念;注意吸收和借鑒世界優秀文明成果。第二類文獻關注相關的現實問題與具體措施:彭定安(2007)認為創建和諧文化需要堅決、切實地貫徹、執行、實施科學發展觀,縮小收入差距,反對貪污腐敗,關心弱勢群體、扶助困難群體、關注高危群體,普遍的社會問責制的發展建設,普遍的和諧文化宣傳教育與和諧文化倡導,吸取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有用資源。卞敏(2007)認為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堅持統籌發展,以基層文化建設為載體,堅持文化創新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方法。
探討構建和諧企業文化的文獻,本文采用兩種劃分方式進行評述。
第一.按企業文化層次劃分。企業文化可以分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三個層次(張德,1999),可以從這三個層次分析有關構建和諧企業文化的觀點。在精神文化層面,文獻最為豐富,可將各觀點分為兩類。一是和諧企業文化應具有什么樣的理念?大多數文獻都提到和諧企業文化要以人為本(郭淑寧,2006;葛培波等,2006;吳欽春,2007;溫小靜,2007;隋月娟,2007;周婷,2007;馬福偉等,2007;馬保華,2007;余桂玲,2007;于志明,2007;王鳳霞,2007;徐耀強,2007),樹立以人為本的企業管理理念(陳仁波,2007)。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劉素杰,2006;溫小靜,2007;馬福偉等,2007),將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觸入企業文化建設中(周婷,2007)。和諧企業文化還應具有公平正義(肖湘,2005;隋月娟,2007;馬保華,2007;徐耀強,2007)、誠實守信(葛培波等,2006;馬保華,2007;徐耀強,2007;王鳳霞,2007;余桂玲,2007;席云玲,2007)、開拓創新(郭淑寧,2006;馬福偉等,2007;吳欽春,2007;余桂玲,2007)、團結友愛(葛培波等,2006;隋月娟,2007)、共生雙贏(隋月娟,2007;徐耀強,2007;余桂玲,2007)等特征。二是如何形成和諧企業文化的理念?通過以下方式形成和諧企業文化的精神文化:借鑒傳統文化(溫小靜,2007);不斷博采眾長(馬福偉等,2007);與社會文化有機融合(郭淑寧,2006);從企業實際出發(溫小靜,2007);不斷創新企業文化(葛培波等,2006),更新發.展觀念(周婷,2007);集思廣益形成全員認同的和諧文化理念(李大懷,2006);提煉企業的核心價值觀(葛培波等,2006),構建核心價值體系(徐成德,2007),建立起以和諧為主題的企業文化觀(周婷,2007);培育共同的價值觀(張嫻,2007)。在制度文化層面,要做到管理理論與管理方法的統一(陳永玲,2007),建立企業運作制度和行為規范系統(陳克難,2007)。構建和諧企業文化,還可通過建立學習型企業讓全體員工參與到企業文化的建設中來(葛培波等,2006;張嫻,2007),以生動的故事傳播和諧企業文化(葛培波等,2006),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徐成德,2007),豐富業余文化生活(徐成德,2007)。在物質文化層面,文獻比較缺乏,陳克難(2007)提出通過建立企業形象系統構建企業形象文化(陳克難,2007),王偉(2007)討論了和諧企業文化在語言表述上應注意的問題。
第二.按和諧目標劃分。和諧文化包括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我關系的和諧四個層次(馮之浚,2007;彭定安,2007),作者認為和諧企業文化包括企業與自然、企業與社會、企業與企業、企業自身四個層次的和諧。在企業與自然和諧層面,要正確處理好企業與自然的關系(肖體梅,2007;來小喬,2007),著力營造人與環境和諧互動的良好局面(李大懷,2006)。在企業與社會層面,要正確處理好企業與社會的關系(肖體梅,2007;賀亮才,2007;王長斌,2007),處理好企業與客戶的關系(季成林,2005;來小喬,2007),樹立企業良好社會形象(劉姬龍等,2006),與社會文化和諧發展(吳欽春,2007),追求社會和諧(朱克榮,2006;來小喬,2007)。在企業與企業層面,樹立和諧競爭的新理念(王國彬,2005),用“合和”理念構建雙贏環境(季成林,2005),形成和諧的企業競爭環境(溫小靜,2007)。在企業自身和諧層面,要處理好企業與股東(朱克榮,2006;來小喬,2007)、企業與員工的關系(朱克榮,2006;肖體梅,2007;賀亮才,2007;王長斌,2007;來小喬,2007);要處理好上下級關系(王長斌,2007),領導者應具有親民意識(陳仁波,2007),要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葛培波等,2006);企業應尊重員工、關愛員工(陳仁波,2007),用“人和”理念營造人文環境(季成林,2005),實施人性化管理,營造企業和諧內部環境(劉姬龍等,2006)。
3 研究展望
雖然和諧企業文化研究發展迅速,但已有的研究中仍有諸多問題亟待補充和完善,這些將成為未來研究的方向。根據文獻回顧,本文提出幾點未來研究建議:
1.推進和諧企業文化研究。相對和諧文化,和諧企業文化研究較少。企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創建和諧企業文化是構建和諧文化的重要支持和基本保障,未來仍需大力開展相關研究。
2.加強和諧企業文化理論研究。當前研究機構、高校的研究文獻少,企業、政府的探討文獻多,理論基礎有待構建與完善。來源于學術性強、編輯規范的期刊的文獻少,理論研究水平還有待提高。未來和諧企業文化研究需要增加理論研究、提高理論研究水平。
3、發展和諧企業文化定量研究。目前還沒有一篇關于和諧企業文化的定量研究文獻,然而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都是重要的研究方法。未來的研究應引入定量研究,用量化的方法深入研究和諧企業文化相關問題。
4、完善和諧企業文化內涵。對和諧企業文化內涵的分析較多,但還沒有形成普遍認同。雖然幾乎所有的研究都贊同和諧企業文化是以和諧為核心價值觀,但對“和諧”的定義、維度等重要概念均沒有統一認識。未來的研究應完善和諧企業文化內涵,構建普遍認同的研究基礎。
5、豐富構建和諧企業文化研究。雖然在和諧企業文化相關文獻中,探討如何構建的文獻最多,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在精神文化層面沒有廣泛認同的結構維度、在制度文化層面缺乏系統的框架、物質文化層面缺乏研究。未來的研究應從提出零散的觀點走向構建完整的系統,應從空洞的口號走向實際的方案。
參考文獻:
[1] 卞敏.論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9(4):5-8.
[2] 曹德本.和諧文化模式論[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15(3):1-5.
[3] 傅曉明,張磊.和諧企業文化體系與和諧企業的構建[J].統計與決策,2006,(11):161-162.
[4] 韓美群.論和諧文化的社會功能[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7,60(5):600-605.
[5] 宋聯可,楊東濤,魏江茹.和諧文化對工作生活質量影響[J].管理現代化,2006,(5):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