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力,就個人而言,就是把想干的事干成功的能力;對于企業,則是將長期戰略一步步落到實處的能力。
近日,中國首屆十大杰出培訓師劉敏興應企業之邀,專程來我市進行培訓,并在中山學院就《有效執行力》進行了一次公開講座,記者也趁著這個機會對劉敏興展開對話,共同討論執企業的行力從何而來。
前提:企業有凝聚力
記者:不少企業都把執行力作為企業發展的一個動力,但是有些企業花了很大的力氣卻沒有收到預期的成效,這是為什么?
劉敏興:要想讓企業有良好的執行力,企業首要考慮的就是對員工進行培訓,讓他們通過學習獲得一些理念,認識到自己的行為能力與企業的發展存在著必然的聯系。
記者:但是就個人而言,每個人在面對同一件事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執行力也各不相同。
劉敏興:人的行為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個人習慣和人生態度的影響。講執行要先看企業的價值觀和信念是不是能讓大多數的人所接受。如果能讓大多數人所接受,也就是這個企業有凝聚力,這個時候再講執行力肯定有效得多。一個不愛上學的小孩子常常不愿意早起,但卻可以為了到游樂場里玩而比大人還起得早,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今天的事今天做
記者:既然執行力這么重要,那怎么樣來讓執行更有效?
劉敏興:我認為有效的執行力一共有8個步驟,把這8個步驟都做好了,肯定會有良好的執行力。
這8個步驟分別是學會時間管理、學會設定目標、適應環境和改變自我、有效地控制情緒、提升管理的知識和技能、練就必要的非職業化的能力、端正做事的態度、強化個人的行動力。
記者:為什么要對時間進行管理?
劉敏興:學會時間管理就是要學會合理地支配和運用好時間,把每天的事分為今天應該做的事、今天必須做的事和今天可以做的事三種,不要拖拖拉拉地想著還有明天。做事慢條斯理,想著還有明天的人,就會把今天的事今天做完的有效執行力消解掉,這樣浪費時間對員工和企業都是不利的。
記者:設定目標很重要嗎?
劉敏興:人并不是天生懶散的,真正的原因是眼前的目標不夠吸引這個人。如果一個人對一件事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個人會有良好的行動嗎?顯然不會。
記者:適應環境和改變自我指的又是什么?
劉敏興:企業就是一個大的環境。個人和環境相對說來是可以相互改變的,如果大的環境是值得個人去適應的,那么這個人能不能為了達成某個目標和為了某個信念而作出相應的改變呢?
能力不夠,態度補救
記者:必要的非職業化的能力到底要練就什么?
劉敏興:個人的溝通能力,創新能力,改善(解決)問題的能力,分析與決策問題的能力,自我激勵的成就欲,面對壓力時的處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聆聽的能力。這些看上去與職業都沒多大關系,但是有了這些能力和沒有這些能力卻是兩個不同層面的事。
記者:端正做事的態度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簡單。
劉敏興:積極的態度能激發人的熱情,同時認清自己有哪些消極的態度。有時能力不夠,但是有積極的態度也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記者:強化個人的行動力是個立竿見影的方法。
劉敏興:當然,如果有人每天都在企業里督導著做某一件或某幾件事,企業里就會因為不斷地加強對某事的要求而成為一種習慣,好習慣養成了行動力也就出來了,所以強化個人的行動力與企業的執行力是相關聯的,一定要做成某事的過程中也就是在執行某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