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讀海倫.帕爾默的<<九型人格>>一書,在書的序言中看到的這樣一些話語令我深思.
“九型人格“的概念是由喬治.伊萬諾維奇.葛吉夫19世紀介紹到西方的,他認為,人類有許多不必要的痛苦,這些痛苦都是由我們的性格缺陷造成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種主導的性格特征,這就是我們的性格軸心,許多虛幻的性格內容都是由此產生.葛吉夫把那些虛幻的性格稱之為”錯誤性格”,因為這些性格內容很多都是我們童年時代被迫形成的,并非我們的主動選擇.它告訴我們,通過重新控制那些被錯誤的用來壓制我們天性的身體能量,我們就能夠獲得更高層面的德行,獲得存在和精神上的價值.
海倫.帕爾默認為“九型人格“中的每一種性格類型都是建立在不同的感知類型之上.九型人格的感知/情緒結構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和改造我們的個性。但是他不是真理,不是事實,它只是有關性格的理論。不論是關于九型人格的一本書,一次講座,或者一些個人建議,都僅僅傳達了對現實的想法,而非真正的現實.正如禪宗里的一句古老諺語所說:“用手指著的月亮,并不是真正的月亮。”
“九型人格”能夠常常提醒我們:我們生活在一個被我們假想的世界中,我們不必要的防衛心理,常常讓我們把有關現實的想法和感受誤認為是現實本身。只要心中記住這一點,“九型人格”就能成為我們每一個人的強大工具。
如果我們把它當作真理,用它來取代我們對自己和他人的實際觀察,那么“九型人格”就會黯然失色,它將倒退程另一種把我們自己和他人模式化的工具,讓我們在清醒的夢中繼續生活的幻想。
現在九型人格在國內的講授傳播方興未艾,有漸成流行時尚的趨勢,在商業培訓界是個裝扮得有點小資的寵兒。我也想到曾經參加的一些九型課程,是如此熱衷的給學員貼標簽,或者藉由個人對個體人格型號的判斷來演繹推測某人的思維情緒行為習性,而且帶著權威般不容置疑的武斷,以及陶醉在被言中的成就、得意和快感之中。也有人把九型人格當作“讀心術”,宣稱能三秒鐘識人,看透人心。我想這是對九型這門學問的曲解和濫用吧。
想來自己在研習九型的過程中,也曾被貼上不同的號碼,內心一度迷茫、糾結、焦慮、困惑,所幸后來突破重重迷霧找回自己,才免于不被覺察的傷害。曾經有一個很有能量的教練技術導師在九型課堂中被貼上一個號碼,之后抱著對權威的信服在這個錯誤的型格里活了許多年,還竭力活成這個號碼的樣子,他日終于有機會覺察糾正,此后別人一提九型人格她就忿忿不平嗤之以鼻,一臉階級斗爭的表情。我想應該有很多人其實并沒有這種推倒重來的幸運。其實,這不是九型的錯!
所以當自己成為九型專業導師之后,無論在課堂上,還是生活中,我都懷著更多的敬畏之心,竭力保有足夠的客觀中正,但我同樣知道這本身非常不容易,因為有許多人是習慣于直接拿結果的,會一直追問糾纏你給她貼一個什么樣的號碼,也要尊重到她的這份對自己的好奇,這個度著實難以把握。更重要的是,我知道自己本身型號的限制會帶給我不易察覺的偏見,讓我夾雜著情緒厭喜或者頭腦的演繹,這是把更傷人的利刃,往往傷人于無形。
學習、教授九型需要開放和好奇以及足夠的愛和尊重,互相照見,彼此引領,我想這才是九型的真義吧。對于一個九型導師,越發的任重道遠。正如自己在心理咨詢的過程中,屢屢發現如果你在某個點上未曾清理自己,一定有機會經由你和某個案主的咨詢過程在這個點上讓你碰到自己,令你裹足不前,徒然無力,無法穿越。
沒有任何一門學問甚或一種信仰,無論它有多科學多實用,無論它多么令人稱道甚至奉為神旨,它都無法超越我們的普通生活。九型也將揭下她神秘的面紗,進入到我們的凡俗生活。
因為只有生活,才是最高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