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墮寸功。”唐代詩人杜荀鶴所作的《題弟侄書堂》描寫了一個生逢亂世,卻能勤奮修業、守禮自恃的青少年形象,勸誡人們不要在怠惰中浪費光陰;諸葛亮《誡子書》有云“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向我們傳遞了一代“智絕”修身學習的價值觀:要安靜要專一要立志向;陶淵明也曾說:“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可見,古人對于年輕人應當珍惜時間努力奮斗有過很多的闡釋。而今天,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體制機制變革,年輕人又該如何應對人生迷茫方向偏差,這本《成長不迷茫青春不落幕》給出了不錯的觀點。
《成長不迷茫青春不落幕》作者桂蘭順是黑白通品牌創始人。作為一個女性創業者,她總結自己二十多年的奮斗經驗,為年輕人撰寫了這本書。這是一本寫給有空夢想卻找不到方向的年輕人的書,也是一本給人力量、催人奮進的書。本書說理細致入微,案例生動貼切,語言溫暖明快,內容打動人心。
例如在“孤獨,也是一個人的狂歡”這一章中,作者指出:“平淡的日子恰恰是潛心修煉的好時候。”為此,作者舉了一個沙漠之中的蒲公英的例子。這種蒲公英在沙漠干涸的時候從不開花,它們窮盡一生,都在等待落雨,一旦有雨滴落下,它們立刻會立刻開花結果。作者說到:“人生也有很多這樣的時刻,就像是在干涸沙漠中非常艱難……然而我們一定要滿懷信心,這樣才能潛下心來去等待……
只有時刻做好準備等待著,才能抓好機會,絢爛綻放。”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娛樂方式的多元化,人們好像越來越不會享受孤獨。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超長春假”中,有多少人做到了慎獨、充實、進取地過好每一天?那些在疫情期間每天躺著刷手機的年輕人,又有多少曾慨嘆時光飛逝無暇兼顧?這種現象值得我們反思,很多時候很多事情不是沒有時間,而是沒有堅持、沒有計劃。如果我們能像頑強的蒲公英一樣珍惜時間,在平凡的日子里潛心修煉,也就能夠把身心調整到最佳狀態,從而更科學地面對自己和未來。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讀完此書,你會再一次感嘆成功不易,成長不易,然后放下手機,想想自己還欠缺著什么。
作者:呼嚕嚕大肥肥(來自豆瓣) 審:出書大師網/吳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