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焦慮里藏著內心最初的掙扎
若你和我一樣是80%的大多數,那么生活絕不會出大錯——跟隨時代的潮流,從事穩妥的事業,順順當當過一輩子。吃著同時代人愛吃的食物,穿著當今流行的服飾,啃老或者舉著房貸過日子。不遇上金融危機或周期性的經濟大蕭條,可能真的不用太操心生活。
可眼下的時代正是多事之秋,樹欲靜而風不止,身處其間的每個人都不能幸免于嚴酷的現實。于吾等之民,掙一點口糧尚需拼盡力氣,追尋希望那都太渺茫。
“喪化”社會語境催生的爽感文化,使人們的體驗浮于表面、更不易被感動。隨之而來的是或多或少的焦慮情緒。一方面,這代人的精神更自由,另一方面形勢更嚴峻。兩者都從某種程度上導向這種焦慮。而且當所得非所需,僅僅只是慣性支配下的選擇時會愈甚。同時我們也不應忽視這種焦慮的根源——對死亡的終極恐懼。
當災難頻繁發生,譬如高架橋在身邊垮塌,你還能不能淡定地坐在桌前敲電腦?直面現實的方法心理學上認為,既要認識你自己,也要調整解讀世界的角度。
別人眼里你是各種各樣選擇的集合,你知道你也是經歷的記憶片段和碎片。意志如果是意識的顯性部分,直覺就是潛意識的隱性部分,兩者分別影響著你做出的所有選擇。相信你的直覺,憑著清晰的心理印象快速地做出決定,往往是當下最適合的選擇。
營銷心理學通過分析顧客做選擇的消費心理引導消費行為。在即將完成一筆交易的時候,不需多說話,只給顧客看起來是兩個選擇的一個選項,越容易成交。因為選擇越多,可能的遺憾和后悔也越多,所以就越難決定。新品營銷時一次推一款且限量,這樣選擇越少,減少了對比,客戶反而越容易購買。
對世界的看法決定我們對于外界環境的反應
我們容易忽略太過熟悉的東西,退避遠離太過危險的東西。一邊在外界尋找相似性,對熟悉的事物感到親切;一邊又會不自覺地被醒目突出的新鮮事物吸引,秉著本能探究未知事物。大腦處理信息的一般方式是通過邏輯聯系和重復加深來輸入輸出。但是經歷里的碎片信息卻被潛意識全盤吸收,不受相似具象特征的激發不會被呈現出來。
在《直覺力》中談到,要順利地讀入和提取信息,需要掌握大腦針對信息有效率運作的原理,即賦予記憶對象夸張的具象化特征并與熟悉之物進行邏輯關聯。在《直覺力》中也談到運用“熟悉+意外”規則可以使意識和潛意識在存儲和調取信息上達到和諧狀態。
這個規則現實應用的案例很多,譬如編劇中合理劇情里的意外驚喜情節、產品設計中產品舒適范圍內的驚喜體驗等,使這些電影電視劇和產品能廣泛獲得人們的喜愛。
綜上所述,應對焦慮的法子歸根結底還是要相信你自己。相信你的潛意識的直覺來作選擇,并在這個過程中達到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動態平衡,引導身體能量朝向積極方面。
審:出書大師網/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