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一種堅不可摧的力量,尤其是在這個紛繁復雜的社會中,沒有了信仰,很容易使自己迷失方向,所謂信仰就是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或某人極其相信和尊敬。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或某人極度相信和尊敬,拿來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或榜樣?!斗ㄔ分榱帧肪砭潘模骸吧鸁o信仰心,恒被他笑具?!敝芏鱽怼犊箲疖婈牭恼喂ぷ鳌罚骸耙阅托恼f服誘導的精神,爭取官兵和人民的信仰,團結他們在革命主義與政綱的領導下而堅決奮斗?!卑徒稹缎∪恕⒋笕?、長官》:“對長官的信仰由來已久。多少人把希望寄托在包青天的身上,創造出種種離奇的傳說?!蹦敲醋鳛轭I導者應該具備哪些信仰呢?
1、健康之信仰
均瑤集團總裁王均瑤因勞累過度,英年早逝,年僅38歲。積勞成疾的王均瑤曾感慨:偶爾得以帶孩子去必勝客排一小時隊,就覺得是“找到了做人的樂趣”。
逸飛集團總裁陳逸飛,海內外的華人藝術家,2005年突然去世,年僅59歲。
愛立信中國總裁楊邁,2004年猝死在健身跑步機上,年僅54歲。
青島啤酒總裁彭作義,2001年游泳時心臟病發作去世,年僅56歲。
......
看到以上的數字,我們可以看到“健康”才是每個人追求的最高信仰。沒有了健康,也就沒有了世界。不管你有多少財富,你只是暫時保管,根本就不曾擁有。所以我們的總裁們深知在獲取商業財富的同時還要兼顧追尋人生的最根本問題。
人生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尋找人生的真性,順應自然規律,回歸自然,從大自然中汲取無盡的能量,讓繁雜的心寧靜下來,找到精神的皈依。所以健康要內外兼修,不但身體健康,而且還要內心更健康。
有的總裁喜歡看佛教的教義,有的喜歡看《圣經》,有的在看道家之學說,有的去學校聽一聽禪宗,有的去健康機構學習去養生,總之他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慢節奏,與心靈對話,目的就是尋找生活的樂趣和質量,提升自己內心的修為。
身體越健康,內心修為越高,越能促使企業“和諧”高速的發展。企業的競爭層面越高其實就是企業領導者與領導者之間內心修為的競爭。劍法的最高境界就是無劍。
2、慈悲之信仰
中國人崇尚“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古訓,很多總裁在創造無數財富的同時,更是有慈悲之心、濟世之情懷。
李嘉誠是華人首富,1980年設立李嘉誠基金會以來,已捐出100多億元,捐出的基金80%是用于大中華區域。
馬化騰是騰訊公司總裁,公司成立“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基金會致力公益慈善事業,關愛青少年的成長。把公益事業作為公司發展戰略之一。
陳發樹是新華都實業集團總裁,2009年捐贈83億人民幣有價證劵,組建國內最大的個人慈善基金“新華都慈善基金”。
......
慈善不僅讓他們獲得了心靈的慰藉,也推動了他們事業的巨大成功。它使企業在公眾中樹立良好形象,成為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誠信代表,贏得了廣泛的認可與信任,使企業扎根于民,取信于民,自然能在競爭激烈的商場競爭中無往不利,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3、“和諧力”之信仰
企業是個巨大的“利益場”,保持這個“利益場”能量守恒和動力平衡的“和諧力”是總裁們的信仰之一。企業所在的相關公眾包括員工、股東、經銷商、政府、原材料供應商、銀行等,對他們的心存敬畏和感恩,才能贏得企業的和諧發展。
現代管理大師普遍認為,員工是幫助總裁們實現夢想最強有力的工具。多關心員工,在企業內部樹立員工為上的思想,給員工以人格與尊重,才能創造和諧的發展的源動力。
每天清晨,英利集團董事長苗連生只要沒有出差就會和公司十幾位中層以上的經理站在各廠區門口列隊迎接員工上班,與員工互問一聲“早上好”,風雨無阻。
保持“和諧力”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是一點就是用虔誠的心態對待每一個人,不偏頗,就能創造穩定的“和諧力”。
4、基業長青之信仰
《基業長青》作者說:“創建一家恒久的偉大公司,一個真正值得長青的基業,乃是崇高的使命。”,這和古代皇帝們想的一樣,他們希望自己的王國能夠基業長青。
基業長青是總裁們追求和夢想,也是他們人生信仰之一,他們希望以人生的極速達到他們想要的“商業帝國”,這也是支撐他們克服一個個困難的精神動力。
聯想在柳傳志的帶領下,從代理電腦起步,經過多年的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征戰,成為世界第二大PC廠商。隨企業發展,聯想涉及投資、地產等行業,是中國最成功企業的代表。
柳傳志就像“教父“一樣,把自己人格魅力與性格,深深印在企業發展的每一個腳步里。他對企業戰略、企業文化、品牌等經典管理,無不是希望聯想能夠基業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