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詹長霖 AIM俐鉅創新總經理兼首席創新官
IBM收購的氣象公司大數據研究發現12度零界點,就是說在12度的時候人通常是不太愿意出門購物的,這種情況下企業就要適當的降低庫存,如果在12度以上企業就要盡早補貨。這種零售業4.0的大數據分析及時調整銷售對策,將對零售業產生巨大的商業模式影響。
過去當傳統消費者有購物需求時,通常就是前往實體通路購買,我們將這個時代稱為“零售業1.0”。隨著互聯網爆發性的發展,當消費者出現購物需求時,消費行為轉向網絡購物,進階至“零售業2.0”。而網絡加上行動裝置的出現,使得移動商務O2O蔚為主流,也就是目前現在進行式的“零售業3.0”。
不過,隨著未來“零售業4.0”的出現,線上、線下虛實O2O資源得到整合后,將會使消費行為出現絕對的變化。
我們知道,供應鏈管理和品類管理是零售業的兩大核心!我們舉兩個案例說明一下。
案例:沃爾瑪的供應鏈管理
在供應鏈管理最為出色的零售業大佬莫過于沃爾瑪了。1962年,第一家沃爾瑪連鎖店由美國零售業的傳奇人物山姆·沃爾頓開設。現在的沃爾瑪是世界零售業的一大奇跡。這一奇跡究竟是怎樣發生的?沃爾瑪的全球采購戰略、配送系統、商品管理、電子數據系統、天天平價戰略在業界都是可圈可點的經典案例。可以說,沃爾瑪所有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利用信息技術整合優勢資源、信息技術戰略與零售業整合的基礎之上。實現天天低價就必須有快速的商品周轉率和高效率的配送系統。為此,沃爾瑪進行了長期的大量投資。沃爾瑪的網絡系統,連接著上萬個供貨商和合作伙伴,使得它可以繞開中間商,直接從工廠進貨。憑借先進的電子信息手段,沃爾瑪做到了商店的銷售與配送保持同步,配送中心與供應商運轉一致,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使得沃爾瑪超市所售貨物在價格上占有絕對優勢,成為消費者的重要選擇對象。
沃爾瑪的案例對我們啟示很大,但是由于成本的問題,沃爾瑪的許多成功經驗我國企業都難以效仿。但是我們也看到我國已經有不少企業正在加緊信息化建設,其中有部份企業也在實施和應用了供應鏈管理系統,盡管收效卻很難與沃爾瑪相比,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像沃爾瑪一樣,體現經營戰略,適合企業發展和經營管理的需要,我們的系統都是有IT技術人員和程序員來開發與公司自身特色相分離。所以如果我們真的想效仿沃爾瑪的成功經驗,除了先進的信息技術外,零售業4.0的人才的培養也是關鍵。
案例:智能機器人是否能幫助零售業品類管理走出泥潭?
通過我們的經驗告訴我們,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我們不僅僅期望著商品價格實惠,還希望能得到好的服務。然而舒適的購物環境、優質周到的服務必然與較高的價格相聯系,在商品價格低廉的連鎖超市中,顧客往往只能得到購物價格上的優惠,而無法享受到優質的服務。
凱馬特(K-Mart)是美國一間著名的大型折扣連鎖店,它的賣場廣大,為了節約人工成本,店員卻很少。雖然店里陳列著品種繁多。價格便宜的商品,但顧客如想找一、兩位店員詢問有關問題,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同樣的,國內零售業也有普遍存在這樣的情況。
然而,隨著智能機器人的發展。也許將有助于零售業品類管理走出泥潭。下面這張圖就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自主研制的“可佳”云交互機器人首次進入安徽合肥一家大型商場提供導購服務。據悉,機器人“可佳”借助云平臺等先進技術手段,突破了傳統人和機器人對話的一對一模式,可同時為不同顧客提供購物咨詢和引導服務,標志著“可佳”智能服務機器人研發進入實用化階段。
由零售業4.0提出的很多思路和構想旨在提升零售業效率。然而隨著信息化的發展,技術的進步。零售業4.0會慢慢影響著其他更多的行業,當然也助推了零售業4.0帶給人類生活無限便利!
參考資料:聯合新聞網、新華網、工控網
相關課程:智能物聯網創新工作坊、創新解碼工業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