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01月11日舉行的“中國企業金融高峰論壇”上指出,中國的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足三年!每年新注冊的中小企業和破產夭折的中小企業數量幾乎相等,就像“破罐子盛水,有多少露多少”。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其實就是不懂投資,不會融資,市場走向把握不夠等原因所造成。 每年都有大量中小企業注冊成立,為什么呢?因為看到了市場的需求,根據蔣氏平衡分析法的觀點,其實就是在陰極則陽的上升過程中投資,在這種情況下,短期內是獲利的,但一旦這種行業達到了其“陽極點”,進入陽極則陰的階段。中小企業主對市場變化不敏感,對未來市場預期力度不夠,就會造成虧損直至破產。當然,這只是最主要的原因。 其實,從政策上來看,中小企業是具有發展優勢的。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從2011年六月份統計的一份數據看,全國工商登記注冊企業數為1089.8萬戶,其中中小企業達1078.9萬戶,幾乎占總數的99%。為什么說這是優勢呢?主要是因為中國人口龐大,就業要靠中小企業來支撐! 近日,許多專家學者指出:無論是從“保民生”還是“保就業”考慮,對于中小企業的扶持都是不容忽略的。但考慮到種種現實難題,減稅是當前最直接有效激發市場活力的政策。那么可以預期,尤其是在近年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下,中小企業更是舉步維艱,我在“中國中小企業未來發展之路”中就指出,國家政府必將出臺有利政策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在未來幾年,中小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是良好的! 溫元凱教授總結指出,中小企業之所以壽命短暫,主要原因就是中小企業家存在第一:缺乏戰略思維;第二:老板本身素質不高;第三:管理難要突破;第四:用人難,任人唯親;第五:融資難;第六:國際化問題;第七:品牌問題;第八:賺點錢就狂妄。 其實就是不懂如何分析市場需求變化,管理方法不能與時俱進,自身素質不高,從蔣氏平衡分析法來看,就是不能準確把握“陰極則陽,陽極則陰”的變化。做不到“低投入,高回報”。我在針對中小企業壽命短這個問題總結了以下三點: 1:陰極則陽下的觀念慣性。“一路順風”下,管理體系要與時俱進。大多數中小企業開始發展是“一路順風”式的發展,例如“百信鞋業”。因為一開始創業,往往是有著大量的實踐和市場經驗,所以無論是市場還是管理方法等,都是處于“陰極則陽”的上升階段,但隨著市場發展,企業規模擴大,原有的市場會達到“陽極點”從而走入下跌階段,管理策略也會逐漸和企業發展發生矛盾。在這種時候,就需要及時改進,準確把握“陰極則陽,陽極則陰”的發展規律。 2:陰極則陽,陽極則陰時機把握。避免“左傾和右傾”。“左傾”是指過分保守,萬事求穩。因為對市場未來走向的不確定,害怕損失,固步自封式的發展。這種發展往往會錯失發展的良好機遇!我們知道,企業發展競爭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昧求穩,最終只會使企業倒退發展。“右傾”是指貪功冒進主義,這種對于市場未來發展把握不精確,犯了“機會主義錯誤”,導致企業破產加快。例如原北京的“陳川粵大酒樓”。根據蔣氏平衡分析法,這就是對陰極則陽,陽極則陰未來發展時機的把握不到位。 3:掌握陰極則陽,陽極則陰的變化規律。企業主自身素質亟需提高。企業管理者的決策方向才是企業未來發展方向,無論是在對未來市場發展趨勢,還是在用人理念上,都要切合陰極則陽,陽極則陰的自然發展規律。并且這個變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個時間過程的,這就需要轉化自身觀念,不好大喜功,犯狂妄無知的錯誤。企業管理者還要有高度的戰略思維,能把握市場未來需求變化,對陰極則陽,陽極則陰的轉化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用人也要根據市場需要不斷引進和培養后備人才等。 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因為我自己本身在1993年后自主創業,也經歷過這么一個階段,但我本身在企業管理,金融分析,市場分析等領域投入很大,就能很準確把握未來發展趨勢。這點大家在我的網站上可以看到我詳細的介紹。而“蔣氏平衡分析法”是我結合二十多年從事金融行業分析,市場需求變化分析的基礎上創立的,并經過大量事實驗證應用到各行業領域都具有極高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