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檔自行車行業發展趨勢分析預測及發展戰略
蔣健才
摘要:我國自行車行業歷經百余年發展,現已經是相當成熟的產業。尤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自行車行業積極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和裝備,在生產技術、工藝、產品質量以及自動化生產程度等方面都有顯著提高。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自行車生產和消費大國。自行車產量自1998年起,已經遙遙領先全球,出口量高居世界第一。
但隨著經濟發展,科技進步,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包括汽車、摩托車、電動車等車輛的崛起,作為代步工具,自行車正在黯然退場!在新的時代,自行車作為相對原始的代步工具,在充滿科技氣息的時代,是否還有市場?未來將走向何方?
自從愛馬仕、香奈兒和芬迪等奢侈品牌相繼推出了豪華版自行車及配件之后,這種普通的代步工具終于煥發出了新的生命氣機,開拓了一片新的廣闊市場,發展成為了時尚生活的新寵。
總體趨勢
隨著經濟發展,科技進步,自行車逐漸退出交通視野是不爭的事實。但所謂陰極則陽,陽極則陰,陰陽平衡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自行車發展史歷經了“陰極則陽”階段,在這個階段,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占據絕對優勢,而汽車等機動車少之又少。
“陽極則陰”階段,伴隨經濟發展,人們生活和消費水平提高,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的局限逐漸凸顯,汽車等機動車以其省時、省力、舒適等優勢快速崛起,截至目前為止,自行車已經已經一降再降,而機動車則大踏步邁進
未來,“陰極則陽——陰陽平衡” 從自行車到汽車再到自行車和機動車各領半邊天,是一個國家城市建設發展的必然趨勢。當然,自行車中興再度崛起,其消費必將由實用全面轉向品質與休閑,一輛價格低廉,只為實用的自行車反而很難占據市場,而售價數千元甚至過萬元的高檔自行車必將有廣闊的的消費市場。
現階段初見端倪
目前,從我國自行車市場實際銷售情況來看,已經初見端倪。自行車的市場已經出現了由過去的代步功能的需求向運動時尚的消費類型轉型,在我國一線城市,已經出現了抵擋自行車市場銷售持續下滑的形勢,而高檔休閑自行車則既然相反,甚至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
我國自行車行業面臨的形勢和阻礙
1 “質量”失衡,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自行車生產和消費大國,自98年以來自行車出口量始終名列前茅,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自行車產品知名品牌數量及其所占有的市場份額均較低。
2 企業發展不平衡,我國自行車生產商數以萬計,不可謂不多,但如此眾多的自行車生產制造商,卻普遍存在“散”和“弱”的問題,未能形成規模,難以凝聚強大的市場競爭力。
3 自主品牌缺失。我國自行車行業出口產品中80%以上均為國外定牌生產,在整個產業鏈中角色扮演底層的生產工廠,而剩下的不到20%產品雖然擁有自己的品牌,但銷售途徑主要為超市,產品類型以小輪車為主,與國際知名品牌相比,明顯呈現檔次低、附加值低的弱勢。
4 “強大”失衡。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一個關口階段,國內消費以普通代步為目的的自行車消費雖然已經進入了“陽極則陰”的下滑階段,但由于其較大的市場基數,雖然市場發展趨勢在下滑,但市場量依然可觀,我國自行車企業大多都抓住這個層面的市場,大打價格戰,激烈競爭,而對已經進入“陰極則陽”上揚階段的運動、休閑、健身器材的高檔自行車熟視無睹,反而將這部分市場拱手于人。而自行車在新時代的環保、節能、健康優勢也未得到充分宣傳!自行車企業大多還停留在上個世紀的發展觀念階段。
未來我國自行車消費趨勢
現階段,我國經濟快速繁榮,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早已不是珍貴財產,各種款式的自行車也層出不窮,包括山地車、城市車、沙灘車等等,但真正在立意新穎的設計卻并不多見。
而隨著國內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品質的生活質量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自行車品牌、時尚、運動、休閑已成為新的消費趨勢與時尚,所帶來的必將是潛力巨大的自行車市場!目前自行車發展已經處于成熟期,滿足個性化、功能化的產品是我國自行車消費趨勢的必然。而根據顧客需求設計,緊追時尚潮流,是我國自行車企業生存的根本!所以傳統的自行車企業在新的時代面臨的是迫切轉型升級的任務。
自行車的發展趨勢將以運動和休閑型為主,自行車企業必須著力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在“品質”提升中必須始終秉持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則。自行車市場轉型,其機遇更甚,市場更廣,而在此過程中,誰率先針對消費市場準確定位、建立品牌。誰就能勝出!
市場趨勢
1 隨著我國經濟法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私家車已經不在是少部分人的專利,正如電腦一般,快速普及,走向千家萬戶,出去私家車以外,諸如比較經濟實用的摩托車、電動車、助力車等其普及速度更是驚人,這些都對自行車市場造成了海嘯般的沖擊!自行車的市場逐漸減少,這也是事實,但是隨著交通壓力越來越大,環保低碳等因素,由自行車到汽車,再由汽車到自行車的轉變是必然的趨勢,所以,自行車在我國市場歷經一段“陰極點”的低迷之后,必然進入“陰極則陽”的發展階段,以另一個面目崛起!
2 國內市場競爭激烈。從國際貿易形勢來看,自98年以來我國自行車國際貿易保持巨大的貿易順差,自行車出口量名列前茅,但隨著2008年經濟危機后,國際貿易壁壘高豎,至今仍然存在,這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自行車出口的發展。原本致力于出口的自行車企業或將轉業,或是將目光瞄向國內市場,出口轉內銷,而隨著我國自行車消費趨勢的轉型,國際品牌也隨之進入中國市場,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國國內市場將是未來自行車企業競爭的主要市場之一。
政策“東風”
1 目前,國家正在大力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并頒布實施了一系列的規劃綱要,各地政府部門也在積極支持傳統企業的轉型與升級,并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制定了相應的政策措施,以鼓勵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自行車行業作為傳統行業,對于節能環保、環節日益嚴峻的交通壓力有極大的緩解作用,我國傳統自行車行業在新的時代下的轉型升級不妨就從眼前開始!
2 隨著經濟發展,各種車輛的增多,環境污染已經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而低碳出行也正逐漸為全社會高度關注,自行車作為環保健康出行方式,也受到國家產業政策的關注和支持。2012年,《“十二五”節能減排全民行動實施方案》出臺,根據節能減排政府機構行動計劃,全國政府機構開展公務自行車試點,并提倡“135”出行方案,“3”即是3公里內騎自行車。
戰略方向
發展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高檔自行車是未來自行車企業的必然選擇。這種趨勢迎合了我國迅速增長的消費品質需求,同時也平衡與我國政策導向。
前方的路
1 企業轉型升級。沒有品牌、滯后的研發設計嚴重阻礙了新時代以藝術和時尚占領市場的自行車產業的發展,尋求擴大,企業轉型和升級,向產業上游進軍是自行車企業刻不容緩的發展要務。
2 建立時尚休閑文化營銷理念;一直以來,我國自行車營銷定位為代步工具,其產品特征是低檔的、廉價的。誠然,在經濟欠發達的時代和地區,這種戰略沒有錯誤,但是在經濟發展,消費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物質消費逐漸向精神消費轉型的時代里,這樣的產品到底賣給誰?這樣的產品價值在哪?未來的自行車,不是簡單的交通工具,而是轉變為一種集藝術、思想、健身休閑等為一體的工具;自行車企業,必須立足世界,以高瞻遠矚、藝術的目光和思想來定位和審視自行車行業,從緊隨時代潮流到超前時代潮流,從制造到創造轉型,創造屬于顧客自己的個性化自行車,賦予產品靈魂和思想,以強大的產品文化制勝。
發展的腳步
1 國際風云:在首爾國際自行車設計大獎賽上,來自各地的選手們的奇思妙想往往能為自行車及配飾行業帶來新的發展和發揮空間。
2 關鍵是品牌定位:抓住目標消費者,對品牌進行準確定位
3 產品細分;全通不如專精,選擇某一領域,形成核心優勢
4 市場細分;全部是重點等于沒有重點,選擇某一人群,樹立過硬品牌
5 品牌文化細分;人是不同的,“一鍋燴”看似市場基數擴大了,但事實上難免成為“高不成,低不就!”選擇某一階層,是立足國際還是本土,是時尚前衛還是傳統文化等,“雖有弱水三千,我也只取一瓢!”
阻礙與困難
我國發展高檔自行車的外部條件已趨成熟。但不可忽視的是,長期以來的失衡發展,導致在高檔產品上技術力量的薄弱、行業整體發展水平滯后、知名品牌缺失,成為了我國發展自主品牌高檔自行車的極大障礙;尤其在外部知名品牌的沖擊下,如何度過險灘,是我國自行車企業的最大阻礙與困難。
清醒的頭腦,正確的戰略抉擇
原則:
1 品質與特色不斷創新;在“健康、時尚”為原則下,細分人群,結合自身實際,推出特別的款式及配置,在不同價位滿足不同目標人群的需求。
2 企業生產銷售以高品質、個性化、時尚化為原則,制定長期戰略,向健康、時尚的自行車品牌打造前進!
問題:
1 產品定位模糊,無特色產品即匆匆推向市場
2 將自行車定位為老百姓交通工具
3 以低價市場策略取勝計劃
結語
我國自行車產業發展需以市場為導向,進一步加大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力度,提高品牌集中度,實現“質量”平衡。
,作者介紹:資深行業發展預測專家,中國平衡預測法創始人,蔣健才老師,積二十多年之精心研究,獨創蔣氏平衡分析法。
二十多年來,蔣老師的平衡預測法,以其預測的科學性,準確性,實用性和普及性而享譽各行各業。
蔣氏平衡分析法,凝聚了我國歷代先賢之智慧,結合當代科學之辨證,對社會形勢,市場變化,市場需求,應變韜略,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豐富的實戰經驗。多年來,為政府部門,行業,企業作出準確的診斷。指出行業存在之問題,提出解決之辦法,指點迷津,出謀獻策,先知先覺,命中率高,屢奏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