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7日下午,中共東莞市委黨校“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研修班在線上舉行,蔣健才老師應邀通過騰訊會議直播方式線上講授《碳達峰碳中和下的中國產業園區建設》課題。直播間內蔣健才老師聲情并茂,通過直播視頻與學員面對面,熟練應用線上直播教學工具,無論是PPT展示、知識點講授,還是學員交流答疑,均巨細無遺,與線下授課并無二致!
蔣健才老師從社會經濟發展規律分析了當前碳達峰碳中和所面臨的形勢:總體趨好,但還沒有在社會面上形成產業鏈的有效串聯,碳達峰碳中和還是跟著政策步伐亦步亦趨,市場力不足、社會意識不強、資本力不積極、成果轉化沒有標準化/程序化等。
蔣健才老師從當前產業園區發展建設分析了產業園區雙碳工作推進。認為:產業園區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可分為三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園區硬件優化,蔣健才老師例舉了一些優秀的產業園區案例,如何依靠科技創新實現低碳園區甚至“零碳園區”,這一層面只要園區有決心,就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可借鑒性強。
第二個層面是園區產業結構優化,園區產業低碳化是重點。這一層面要求園區要正確處理好短期生存和中長期發展的關系,不斷優化和調整產業結構,由于當前經濟環境充滿變化與挑戰,園區發展本就面臨招商引資等諸多困難,而且大多數產業園區建設并沒有產業智庫作為指導,發展進程沒有系統的思想~系統~路徑~抓手,從外部獲取發展資源的能力和渠道不平衡,有長有短導致“跛腳”,所以長期停留在一個相對較低的發展水平上,提升困難。碳達峰碳中和是基于良好生存發展的基礎上的高質量發展,因此園區碳達峰碳中和建設需要為園區建立發展的”智庫+平臺”賦能體系,既要解決好園區生存發展,又要為園區理出一條碳達峰碳中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第三個層面是園區碳達峰碳中和生態系統打造。碳達峰碳中和是園區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將園區本身當做一個平臺型綠色低碳產業來謀劃,既不是簡單的技術改造,也不是簡單的項目堆砌,而是“政策、資本、科研、人才、項目、市場…..”等眾多要素的整合串聯,形成完善的生態系統。為此,蔣健才老師提出了“五入園”體系,打造園區碳達峰碳中和生態系統。
蔣健才老師從地方政府角度分析了推動產業園區碳達峰碳中和建設的難點,第一是如何充分激發產業園的主動性,具體而言,其一要為園區指路,提供思想~系統~路徑~抓手,解決園區不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的問題;其二是要為園區低碳建設謀求市場出路,規劃未來發展藍圖,變園區雙碳建設投入為投資。
第二是產業結構向綠色低碳調整。其一是技術層面,加強園區相關產業的上游科技、人才、技術系統建設,為其生產經營提供更好的技術替代方案;其二是智庫層面,加強園區產業字庫建設,為園區內的重點企業謀劃低碳發展轉型升級方案;第三是軟實力層面,加強園區現代服務體系建設(五入園),強化園區對現代產業、綠色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吸引力,對積重難返的企業實行主動的騰籠換鳥。
第三是構建完善的園區綠色發生態系統,其中最關鍵的是如何形成有效串聯、閉環系統。
蔣健才老師就如何推進產業園區碳達峰碳中和建設提出了系統的對策思路,為許愿作參考:
首先是統籌全局開新局,協調統一,打造產業園區“智庫+平臺”發展支持系統,其中智庫是指產業智庫,負責頂層設計、創立標準、輸出方案等。平臺是產業平臺,資源整合,負責資源整合、產業賦能、監督管理等。
其次是要對園區有系統診斷,重塑產業園區面貌,打造高質量產業園區。蔣健才老師提出產業園區精準定位要包含四個角度:地緣戰略、區域經濟、產業鏈有效串聯和行業趨勢,從這四個角度判斷產業園區當前定位是否最佳;蔣健才老師還提出對產業園區可持續發展能力進行全面評估的三個平衡,即內環境與外環境的平衡、產業鏈內循環與外循環的平衡、短期生存與中長期發展的平衡,從三個平衡判斷產業園區當前是否處于可持續發展狀態中。
最后,蔣健才老師就產業園區發展改革施策賦能提出了“五入園”的具體路徑,即商會協會入園、專家智庫入園、好項目入園、人才入園、資本入園,搭建產業園區可持續發展框架。
課程最后,蔣健才老師分享了廣州TIT創意園、華南新材料創新園、中山美居產業園建設和發展案例,這些園區都是蔣健才老師親自指導過的產業園區。隨后課堂進入交流答疑環節,參加此次線上培訓的學員紛紛就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問題提問,蔣健才老師一一針對性回應,獲得了學員們的一致好評。在掌聲中,本次培訓完美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