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廣州宣布正式啟用全新的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直購模式。當天就有800多票時尚手表在海關監管下入境,在按照個人郵遞物品完稅后快遞給了全國各地消費者,總共用時不超過40分鐘。廣州此次創新嘗試的“直購進口”,只是去年底以來我國多個試點城市在跨境電商領域創新監管模式的縮影。市場和監管部門相信,這些探索有助于消除當下“海淘”市場里的諸多灰色地帶與潛在風險。
什么是“跨境直購”?跨境網購網站唯品會海外事業部總監羅爽詳細解剖了這一流程:啟動該模式后,消費者在跨境購物網站上購買商品,網站即負責采購和通過國際物流將商品運送到國內,進入海關監管環節,“正常情況下系統在短短數秒內就可以自動完成征稅放行等通關手續,并由物流企業派送。”她說,和傳統“海淘”相比,這一模式具有稅費信息透明、通關時間短、全程物流迅速等特點。
許多有過“海淘”經歷的消費者可能深有體會,那就是在很多情況下特別是各式各樣“代購”過程中,對淘來的海外商品究竟是什么貨色并不放心,而且對于自己該不該納稅、納多少稅、出了售后問題后怎么辦心里都沒底,遭遇物流延期、遺失也是家常便飯,更不用說四面埋伏的跨境支付陷阱了。此外,多位跨境電商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也坦承,在傳統模式下,“代購”也好,“海淘”也好,都有不少“灰色空間”存在,有的是在出口環節將商業包裹和民用包裹混搭避開報關和繳稅,有的是在進口環節以類似手法避開關稅和營業稅,“表面上看生意越做越大,心里卻越來越害怕,總覺得遲早會出問題?!?/p>
據海關人士介紹,在“直購進口”模式中,由于消費者購買商品后,電商企業、物流企業、支付企業分別向海關提交電子訂單、電子運單和電子支付憑證,三方信息之間有極高的互相印證性,海關可給予數據來源的真實性提供通關便利,也能給市場予以一定的信息驗證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