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人造蛋” | |
名稱: | JustMayo |
長相: | 液體,瓶裝醬狀物 |
營養: | 和雞蛋相同包括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 |
制作: | 從植物中提取養分 |
價格: | 237毫升瓶裝,約人民幣15元 |
億邦動力網根據公開信息整理www.ebrun.com |
李嘉誠人造蛋
解密李嘉誠的投資團隊及另類投資
核心團隊僅8名成員,頻頻出手高科技初創公司,李嘉誠最近幾年看似奇思妙想的投資背后都有一個共同的投資團隊———維港投資。維港頻頻出手高科技初創公司,事實上,Skype、Facebook、Spotify、Waze、Siri、DeepMind這些響當當的成功故事背后都有它的身影。
公開資料顯示,2007年,維港投資由李嘉誠在香港出資成立。據了解,從創立之初至2013年,維港投資參與的項目共45個,其投資重點主要在基礎工具類項目上,如圖像、視頻、文字的處理類技術,而這些項目都有被大公司收購的潛質。根據維港投資創辦人周凱旋在問答網站“知乎”上的說法,維港投資所投的項目主要分為數據用量和顛覆性科技兩大類。
據投資界人士稱,維港頗為低調,不僅很少公開露面,就連香港本土的同行也很少接觸。其所投公司創立一般都不超過3年,投資的金額也很少超過1000萬美元。“他們不會投資非技術領域的項目。”多位業內人士稱。
除了“人造蛋”、“人造肉”和“人造皮革”此類立足未來的生物科技公司,李嘉誠對新事物、新科技的投資興趣還有很多,比如2012年和KPCB共同出資1200萬美元投資的情緒識別公司Affectiva,風靡Facebook的漫畫應用Bitstrips,比特幣支付企業Bitpay,已被雅虎購買的新聞摘要應用Summly等。
6月13日,由華人首富李嘉誠投資打造的“人造蛋”正式在香港超市售賣,據說當天引發市民搶購,貨架幾乎被清空。目前,李嘉誠的“人造蛋”尚未在內地上市,但這絲毫不能阻擋“吃貨”們的好奇。日前,成都商報記者在淘寶網上發現,代購“人造蛋”的店鋪生意紅火,有賣家半月銷售近千件,但當真正拿到實物準備嘗鮮時,一些買家卻失望了,有網友開玩笑表示,照實物來看,“母雞不用擔心失業了”。
237毫升15元 “貨架常被清空”
早在半年前,有關李嘉誠和他的“人造蛋”就頻頻見諸報端,引發廣泛關注,有人甚至調侃“李嘉誠賣人造蛋,難道母雞們要失業了?”
直到6月13日,這款名叫“JustMayo”的“人造蛋”終于在香港揭開神秘面紗。據香港媒體稱,這種“人造蛋”由美國漢普頓克里克食品公司研發,是從高粱、大豆等多種植物中提取蛋白質制成,營養價值和真雞蛋相當,但不含膽固醇和麩質,保存時間更長,且售價僅為真雞蛋的一半。
正是看到“人造蛋”的美好前景,華人首富李嘉誠親自品嘗了該“人造蛋”,并投資1.8億港幣對其進行打造。目前在香港百佳超市,這款每瓶237毫升裝的“人造蛋”,售價約人民幣15元,據稱貨架經常被清空。
淘寶代購火 買家們褒貶不一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在淘寶網上搜索“李嘉誠 人造蛋”,彈出22家提供從香港代購“人造蛋”服務的店鋪,截至昨日下午4時,這些店鋪在半個月內共計銷售了1938件“人造蛋”,價格從20元至50元不等,其中生意最火的一位賣家半月便銷售700多件。據這些代購店鋪介紹,目前在香港超市售賣的“人造蛋”共四種口味:原味、墨西哥干胡椒味、蒜味以及甜辣椒味。
也許沒有達到心理預期,對于李嘉誠的這款“人造蛋”,買家們褒貶不一。淘寶賣家“冰粉XX”剛剛就收到一位買家的差評:“后面的買家注意了,不是雞蛋而是沙拉醬。”而像這樣聲稱“上當”的買家還不少,很多人都是在打開瓶蓋嘗鮮后才發現,所謂的“人造蛋”其實只是人們的誤解和通俗叫法,該“人造蛋”不能煎、不能炒、不能煮,實際上只是一款蛋黃醬、沙拉醬,多用來拌沙拉、蘸面包或者蘸饅頭。這意味著,“人造蛋”并不能如想象中那樣替代真雞蛋———“母雞不會失業了”。
低膽固醇 看上去更像沙拉醬
昨日,記者拿到成都市民從香港買回的一瓶“人造蛋”,瓶身上的營養成分標簽顯示,每100毫升“人造蛋”含能量675卡路里、0.9克蛋白質、74.6克脂肪、碳水化合物3克,且不含麩質、乳糖等易導致高膽固醇的成分。值得注意的是,標簽上還特別標注了“非轉基因”食品。
對于口味的評價見仁見智,但記者發現,手里的這款“原味人造蛋”口味酸咸,看起來更像是普通的沙拉醬。四川省美食家協會副會長麥建玲說,“人造蛋”和她預料的有些不同,從其蛋黃醬和沙拉醬的本質來講,該產品應該主要針對國外市場。
另據媒體報道,繼“人造蛋”之后,李嘉誠近期再度投資“人造肉”和“人造真皮”,對美國生物打印公司ModernMeadow注資1000萬美元。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主要研發生物組織工程技術,透過抽取動物的細胞,可以在不進行基因改造的情況下再培殖皮革,甚至肉類,這意味著不再需要屠宰動物,可以節省大量飼養費用。同時,新技術有望降低皮革產品的成本。據了解,新產品最快要兩三年后正式推出。
新浪微博 @電商培訓師廖志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jackie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