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4.6萬億元 同比增57%
新浪微博 @電商培訓師廖志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jackielzw
來源: 新浪科技2014-06-29 08:46:07
自2013年9月外匯管理局向17家支付機構發放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資格,到2014年2月上海自貿區正式啟動支付機構人民幣跨境支付試點,第三方支付機構走向海外市場的步伐越來越快。
央行6月24日發布的《2013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顯示,2013年跨境人民幣業務平穩發展,“2013年銀行累計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4.6萬億元,同比增長57%。”
在這個“藍海”市場中,支付機構摩拳擦掌,紛紛布局。
機構海外“搶位”
2013年3月,外管局下發《支付機構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試點指導意見》,允許部分支付機構為電子商務客戶辦理跨境收付匯和結售匯業務。9月,有17家支付機構獲得業務試點資格。2014年4月時,又有包括京東網銀在線等5家第三方支付機構獲得第二批牌照。
支付寶便是首批機構之一。6月25日,支付寶相關人士向《華夏時報》表示,目前為止,支付寶直聯的海外商戶有近2000家,主要是航空公司、酒店及綜合購物電商平臺。
其外匯跨境支付業務與國內的網上購物相類似,先由用戶將人民幣轉入支付寶,支付寶通過合作銀行(中行或建行)將人民幣兌匯成美元等外幣,再轉入商戶的賬戶中。
對方表示,現在支付寶可以支持14種海外貨幣結算,但交易規模暫時不便披露。
“跨境支付業務的開展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首先就是要建立起與當地金融機構的資金通道,目前支付寶直接接入的境外銀行有10家,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及港澳地區。其實就是要遵循當地的監管政策,對支付技術、方案等進行調整。就接入商戶而言,支付機構在當地的知名度直接影響了商戶的接受程度。”該人士解釋。
他同時表示,在一些地區,支付寶會選擇與當地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借助他們的清算網絡間接建立起資金通道。美國在線支付公司Stripe便是其中之一。
Stripe聯合創始人兼CEO帕特里克·克里森在6月25日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表示,如果商家借助Stripe的支付軟件發現購物者來自中國大陸,就會向其提供支付寶賬戶付款的選項。
易寶支付相關人士向本報回應稱,目前易寶合作的跨境結算對象有數十家,業務線包括了電商、留學教育、出境航旅三大主流板塊,“其中留學教育、出境航旅增長較為穩定,電商占絕對優勢。”
人民幣業務起步
與跨境外匯交易不同,央行上海總部今年2月在上海自貿區啟動支付機構跨境人民幣業務時,只有5家支付機構獲得許可。
但根據規定,上海市注冊成立的支付機構以及外地支付機構在自貿區設立的分公司,凡取得互聯網支付業務許可證的,均可從事該項業務。
上述支付寶人士回應稱,由于支付寶在自貿區內未設立分公司,暫時沒有相關業務。而快錢則是少數同時具備跨境支付業務試點資格和自貿區跨境人民幣支付試點牌照的機構之一。
針對兩類業務的區別,快錢6月26日回應《華夏時報》記者稱,前者主要是針對小額電子商務(貨物貿易或服務貿易)的收付及結售匯服務;而后者包括了增值服務、綜合支付服務方案、境內外綜合銀行卡收單等創新人民幣支付業務。
目前人民幣跨境業務的清算點一共有四個地區:倫敦、中國香港、新加坡和中國臺灣。快錢首先選擇了臺灣作為試點鋪開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并提出了3萬億的跨境市場目標。
“開展人民幣跨境業務有這么幾個原則:第一,境外的商戶愿意接納人民幣;第二就是境外銀行愿意幫你開立人民幣賬戶;第三,境外消費者愿意使用人民幣。”快錢相關人士解釋,由這三個條件來看,臺灣算得上一個成熟的人民幣跨境市場。而且臺灣跟大陸同祖同源,語言文化、消費習慣差不多,兩地建立貿易聯系的意愿也更強一些。
目前為止,快錢已在今年2月與臺灣關貿網絡簽署了跨境電商人民幣支付業務協議;5月又與臺灣外匯業務量最大的兆豐銀行成立“兆豐支付兩岸購”跨境電子商務平臺。
在一次完整的交易中,交易日當天,快錢先跨行對大陸進貨商進行人民幣貨款代收;交易日后一天,將人民幣貨款進行匯總,資金歸集;交易日后兩天,將人民幣貨款跨境匯款到臺灣的合作銀行賬號,臺灣合作銀行隨后將相應的貨款發放至臺灣供貨商賬號。
由于整個跨境電子商務流程實現全電子化,與此前相比,交易時間縮短了一半以上。
“未來包括境內消費者境外購物、B2B貨物服務進出口貿易、境外消費者境內購物及金融產品創新服務都是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的市場機會。”快錢董事長關國光表示。
助力“國際化”
早在今年1月,華泰證券研究所發布的一篇報告就曾指出,尚處行業發展初期的跨境支付勢必將成為未來支付企業爭奪的“藍海市場”。
報告稱,“第三方支付公司從國內業務轉向跨國業務是支付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對具有國際資源的支付公司來說,是實現業務升級或二次突破的契機。”
但對于人民幣跨境支付來說,有這樣幾個問題很實在:海外商戶有多大的意愿持有人民幣?海外開立人民幣賬戶的渠道是否便利?海外人民幣市場是否能提供充足流動性來對沖外匯風險?另外,2009年開始試點,2011年才推至全國的跨境人民幣業務,其市場規模并不大。
央行近日發布的《2013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顯示,2013年銀行累計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4.6萬億元,同比增長57%,其中貨物貿易結算額為3.0萬億元。
雖然報告中稱,與境內發生人民幣跨境收付的境外企業所在國家和地區達到222個。但在實際業務中,對人民幣結算認可的主要集中于港澳臺地區。
可以說,支付機構的跨境業務一定程度地推動了人民幣國際化,而反過來,跨境業務能走多遠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記者采訪發現,由于外匯管理的嚴格,許多人并不了解第三方支付的跨境支付渠道,甚至對支付機構是否具備外匯業務資質存疑。
一些外匯管理機構相關人士對第三方支付機構可能存在的問題也表示擔憂。國家外匯管理局山西省分局高級經濟師王大賢就曾撰文稱,跨境支付目前尚無監管細則出臺,處于無章可循的尷尬境地。
更有意見認為,跨境網絡交易資金劃轉難以獲取真實交易性質、交易對手方等資料,資金流動監測更加困難。
對此,外管局要求貨物貿易單筆交易金額不得超過等值1萬美元,留學教育、航空機票和酒店項下單筆交易金額不得超過等值5萬美元。
同時,要求支付機構需按月向所在地外匯分局書面上報客戶跨境外匯互聯網支付金額、筆數、交易性質、國別等總量報告,并對每月累計交易額超過等值20萬美元的客戶交易情況上報累計高額支付報告。
上述支付寶人士表示,在與合作銀行進行外幣匯兌業務時,銀行方面也會依據相關的限額要求對業務進行規范。
新浪微博 @電商培訓師廖志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jackie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