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間,松下不僅實現了經營業績的“V”型反轉,也向世人展示了全新的企業形象與事業模式。剝離虧損業務,積極拓展新能源領域,從B2C逐漸向B2B轉型,已讓這位全球電子業巨頭重獲動力。在松下開展的眾多新事業中,與電動汽車特斯拉的聯姻格外引人注目。近日,二者的合作又有新動向:兩家公司已簽署共建超級電池廠的意向書,新工廠興建在即,以滿足全球飛速增長的車載電池產業需求。
整合優勢資源 劍指新興市場
據悉,早在今年2月,松下與特斯拉即宣布共同投資建立鋰離子電池工廠,以滿足后者年產50萬輛電動汽車的產能需求,并將電池組每千瓦時成本降低逾30%。時間推至更早,在雙方2011年簽署的協議中,松下計劃在4年內為特斯拉提供6.4億塊汽車用鋰離子電池,這一供貨量后被增加至18億塊。現在,共建超級電池廠的意向即將變為現實,雙方已成立研發團隊,并計劃在6月開工建設。
在2009年收購三洋電機后,松下便計劃通過發展新能源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在代表環保產業發展趨勢的鋰電領域,松下充分利用技術優勢開展創新合作,不斷取得新的突破。針對新能源汽車所呈現的爆發式需求增長,松下已經做好了積極準備。除了與特斯拉的強強聯合,在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松下也將與多家汽車廠商聯手,力助車載電池事業的全面進步。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大澤英俊表示:無論是中國市場還是全球市場,綠色是汽車產業發展的必然方向,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松下將通過合作不斷將自身優勢轉化為產業前進的動力。
華麗轉身B2B激發創新潛力
松下在新能源領域的積極探索只是其轉型蛻變的一個縮影,目前,B2B業務已在松下事業體系中占據大半壁江山,對于集團營業利潤的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大澤董事長表示:“松下其實是B2B企業,松下在中國正在全面加速B2C向B2B的轉型和成長,未來將會向有前景的項目和系統開發進行戰略性轉型,在住宅領域以及系統解決方案的研發和創新方面,松下都將其在B2C領域積累的先進技術運用到了B2B領域,在實現自身經營轉型的同時,也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松下在中國的B2B業務也實現了加速轉型,包括冷鏈(冷柜)事業、電焊機事業、投影機事業、安防監控事業等都顯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與此同時,一些基礎性技術應用也從消費市場向商用市場過渡,如鋰離子電池、熔接機、納米水離子技術、靜電式透明觸摸屏等,變革中的松下已經融入與以往截然不同的經營思維,“事業構造改革”提前完成。
為了協調各事業部門的運轉,松下在中國總部專門設立了“事業開發中心”,為新項目提供更好的支持。而依賴日本研發基地的傳統模式,也將逐漸發展為面向本地市場的研發、生產、銷售一站式經營,即大澤英俊所倡導的地域“全功能化”。目前,由轉型引發的陣痛已日漸消散,以B2B為事業重心的新松下已經站上新的起點。
智美未來松下中國活力無限
“將現有技術擴展到盡可能多的領域”,是大澤英俊心中松下成功轉型的關鍵。特別是在本地化經營的過程中,松下已不再是單一的技術企業或生產企業,其與中國社會的高度融入不僅開拓了市場,更產生了積極的社會聯動效應。
截至目前,松下不僅為各商用領域提供優質解決方案,更在中國各地區開展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事業活動。例如,在青島投入使用的ITS系統,通過信息收集與智能分析可以有效緩解道路擁堵;在順德,松下空氣凈化器工廠的設立將為改善室內空氣質量做出更好的探索;在大連,松下開發了家庭能源管理系統,讓家庭電器隨時保持節能狀態。依托技術優勢與產業合作,松下的中國發展之路已步入加速拓寬的軌道。
2013財年,松下創造了3051億日元的營業利潤,是上一年同期的190%,轉戰B2B市場的成效得以充分顯現。今年是松下進駐中國市場的35周年紀念,在這片充滿生機與能量的市場中,松下堅定發展方向,在中國發表了 “百年傳承 智美未來”的品牌標識語,將繼續為創業100周年的輝煌時刻積蓄能量,為用戶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